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原因包括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先天性如婴幼儿时期的脑脊液循环通路畸形,后天性如脑部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等致通路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蛛网膜颗粒功能受损与年龄、疾病等有关,脑膜炎后遗症致吸收障碍)及相对少见的脑脊液分泌异常(如脉络丛乳头状瘤致分泌过多引发)。
一、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
1.先天性因素
婴幼儿时期:先天性的脑脊液循环通路畸形较为常见,比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中孔或侧孔闭锁等。这些先天性的结构异常会阻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使得脑脊液在脑内积聚,从而可能引发正常颅压脑积水。例如,中脑导水管狭窄会导致脑脊液从第三脑室流向第四脑室的通路受阻,使得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不断积聚,进而影响脑室的正常形态和脑的正常功能。
性别差异影响:在先天性因素导致的正常颅压脑积水中,不同性别可能存在一定的发病差异,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不过这种先天性的结构异常是导致正常颅压脑积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2.后天性因素
脑部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脑部感染后,炎症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的粘连、狭窄或阻塞。例如,结核性脑膜炎时,炎症渗出物可能会粘连蛛网膜颗粒,影响脑脊液的吸收,从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引发正常颅压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会沉积在蛛网膜下腔,可能导致蛛网膜颗粒堵塞,影响脑脊液的吸收。而且,血液刺激还可能引起蛛网膜粘连,进一步阻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增加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生风险。例如,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后续发生正常颅压脑积水的概率相对较高。
颅内肿瘤:某些颅内肿瘤,如第三脑室、第四脑室附近的肿瘤,会直接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流通不畅。例如,第三脑室肿瘤可能会阻塞脑脊液从第三脑室流向第四脑室的通路,引起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进而引发正常颅压脑积水。
二、脑脊液吸收障碍
1.蛛网膜颗粒功能受损
年龄因素影响:在婴幼儿时期,蛛网膜颗粒的功能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吸收障碍相关问题。而随着年龄增长,蛛网膜颗粒功能逐渐稳定,但一些后天因素仍可能影响其功能。例如,老年人可能由于血管硬化等因素,导致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能力下降。
疾病影响:除了上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部感染等情况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蛛网膜颗粒的功能,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比如,严重的贫血可能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效率。
2.脑膜炎后遗症:如前面提到的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治愈后,可能会遗留蛛网膜粘连等问题,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这种情况下,即使颅内压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脑脊液吸收不畅,仍会出现脑室系统扩大等正常颅压脑积水的表现。例如,曾经患过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在病情恢复后多年可能出现正常颅压脑积水的症状。
三、脑脊液分泌异常
虽然脑脊液分泌异常导致正常颅压脑积水相对较少见,但也有相关情况。例如,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疾病可能会使脑脊液分泌过多,而正常的脑脊液循环吸收机制无法及时将过多的脑脊液吸收,从而导致脑室系统扩张,引发正常颅压脑积水。不过,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相对较为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