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一直疼不一定是脑瘤所致,其原因包括非肿瘤性因素如肌肉紧张性头痛(长时间不良姿势致颈部肌肉紧张引发,双侧紧束样压迫性疼痛,无恶心呕吐等)、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神经血管,伴颈部疼痛僵硬等)、血管性头痛(偏头痛与遗传等有关,高血压波动也可致,偏头痛有搏动性疼痛等伴发症状)、颅内感染(细菌病毒感染脑膜脑实质,伴发热呕吐等),还包括肿瘤性因素即脑瘤(肿瘤增大压迫致疼痛进行性加重,伴呕吐视力下降等),出现后脑勺一直疼应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儿童出现需重视。
一、非肿瘤性因素
肌肉紧张性头痛
成因: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或保持不良坐姿、睡姿等,会使颈部和后脑勺的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引发疼痛。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容易出现后脑勺疼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尤其常见于长时间从事低头工作的成年人。
表现:疼痛多为双侧头部的紧束样、压迫性疼痛,可累及后脑勺部位,疼痛程度一般为轻至中度,通常不会伴有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
颈椎病
成因: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颈部神经、血管时,可引起后脑勺疼痛。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较为常见,发病率相对较高,但年轻人长期不良姿势也可能诱发。
表现:除后脑勺疼痛外,还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可随颈部活动而加重或减轻。
血管性头痛
成因:如偏头痛,可能与遗传、内分泌、饮食等因素有关;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也可能出现后脑勺疼痛。偏头痛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高血压患者中各个年龄段都有,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有高血压病史者。
表现:偏头痛发作时,疼痛可为单侧或双侧,多为搏动性疼痛,可累及后脑勺,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高血压引起的后脑勺疼痛,疼痛程度与血压升高程度相关,血压控制后疼痛可有所缓解。
颅内感染
成因: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脑膜或脑实质炎症,如脑膜炎等,可导致后脑勺疼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
表现:除后脑勺疼痛外,还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二、肿瘤性因素(脑瘤相关)
脑瘤引起后脑勺疼的特点
成因:颅内肿瘤逐渐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神经等结构,可引起后脑勺疼痛。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不同类型脑瘤好发年龄有所差异。
表现:除后脑勺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且疼痛可能呈进行性加重,一般的止痛措施难以缓解。
如果出现后脑勺一直很疼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头颅CT、头颅MRI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肌肉紧张性头痛,可通过休息、按摩、放松肌肉等方式缓解;对于颈椎病,可进行牵引、理疗等治疗;对于明确由脑瘤引起的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同时,不同人群在面对后脑勺疼痛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就医,如儿童出现后脑勺疼痛,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