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常规及肾脏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血肌酐是肾功能不全重要诊断指标之一,与肾小球滤过率呈反比,受多种因素影响;尿素氮升高可见于多种肾功能不全情况,也受多种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金标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可分期肾功能不全,儿童有专门评估公式;尿常规中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及尿比重与肾功能不全相关;肾脏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慢性肾功能不全后期肾脏体积缩小,急性早期可能正常或增大,多囊肾等可致肾脏形态改变。
一、血肌酐(Scr)
血肌酐是肾功能不全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在肌肉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肌酐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反比。当肾功能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不过,血肌酐值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比如肌肉发达的男性血肌酐水平通常高于女性,老年人由于肌肉量减少,血肌酐可能低于年轻人,但在评估肾功能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二、尿素氮(BUN)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血尿素氮升高可见于多种肾功能不全情况,比如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肾前性因素(如脱水、心输出量减少等导致肾灌注不足)、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等。同样,尿素氮也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也可使尿素氮升高,所以单独尿素氮升高不能完全确诊肾功能不全,需结合血肌酐等指标分析。
三、肾小球滤过率(GFR)
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金标准。通过血肌酐、年龄、性别、体重等多种因素计算得出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能较准确反映肾功能状态。当eGFR下降时,提示肾功能减退,不同的eGFR水平可用于分期肾功能不全,如eGFR<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同时有肾脏损伤证据,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对于儿童,GFR的评估需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因为儿童的肌肉量、肾小球滤过功能随年龄变化,有专门针对儿童的GFR评估公式。
四、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中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也与肾功能不全相关。尿蛋白阳性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可能出现问题,如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可导致尿蛋白增加;尿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肾小球或肾小管等部位受损,红细胞漏出;尿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有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而长期的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能影响肾功能。此外,尿常规中的尿比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功能,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减退时,尿比重会降低且较固定。
五、肾脏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
1.肾脏大小: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后期常出现肾脏体积缩小,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大小可能正常或增大(早期)。儿童肾脏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情况可导致肾脏体积小于正常,而某些先天性肾脏疾病可能使肾脏体积增大。
2.肾脏形态:肾脏影像学检查还可发现肾脏形态的改变,如多囊肾患者肾脏内可见多个囊性病变,这也提示肾脏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对于诊断遗传性肾病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多囊肾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多囊肾可能有其独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