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处理包括现场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转运就医(搬运注意头部稳定)、医院救治(一般检查评估、对症治疗包括处理颅内压增高、手术、康复治疗)、康复期注意事项(饮食、休息活动、定期复查),各环节需专业操作和精心护理,不同年龄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要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现场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常因呕吐物、血液等堵塞呼吸道,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若患者出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对于儿童,因其气道更易堵塞,需格外注意清理异物时的轻柔操作,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控制出血:若有头部伤口出血,可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要避免再污染伤口。
二、转运就医
1.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患者时要保持头部稳定,避免晃动,可使用硬板担架搬运。对于婴幼儿,要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并由专业人员轻柔搬运,防止颈部和头部过度活动。
三、医院救治
1.一般检查与评估:到达医院后,医生会首先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从睁眼、语言、运动三方面进行评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检查,还会通过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颅脑损伤的程度和类型,如是否有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脑挫裂伤等情况。
2.对症治疗
颅内压增高的处理:若患者存在颅内压增高,会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等,但儿科患者需严格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当),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对于有脑疝倾向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干预,如去骨瓣减压术等。
手术治疗:如果有颅内血肿较大、颅骨骨折压迫重要脑组织等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清除血肿、修复骨折等。例如,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若血肿量较大,需及时开颅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
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会进入康复阶段。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治疗(针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认知康复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会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康复需要更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以促进其身心全面恢复。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1.饮食: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营养供给以促进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营养均衡,根据其年龄特点提供合适的食物,如婴幼儿要保证奶类摄入充足,年长儿童要避免挑食、偏食。
2.休息与活动: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适当活动。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活动时要有成人陪伴,防止意外发生。
3.定期复查: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头颅CT等复查,以了解颅脑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处理。
总之,颅脑损伤的处理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从现场急救到医院救治再到康复期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操作和精心的护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各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注意事项,要充分考虑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