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躁狂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自我评价过高、易激惹等表现,这些表现分别与神经生物学机制、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如心境高涨与神经递质失衡等有关,思维奔逸与大脑信息处理等有关,活动增多与身体能量代谢等有关,睡眠需求减少与睡眠-觉醒调节系统紊乱等有关,自我评价过高与认知偏差等有关,易激惹与大脑情绪调节中枢敏感性增加等有关。
思维奔逸
表现: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患者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话题容易随境转移,比如本来在谈论工作,可能很快就转移到其他不相关的事情上。思维奔逸的发生与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加快以及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变化有关。在年龄因素上,女性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一般来说,成年女性更为常见;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平时接触大量信息、思维较为活跃,可能更易出现思维奔逸;病史方面,有躁狂抑郁症病史的女性,思维奔逸的表现可能在病情发作时更为突出。
活动增多
表现:患者活动明显增多,精力充沛,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比如患者可能连续几天参加聚会、逛街等活动而不感到疲惫。从生理机制上讲,活动增多与身体的能量代谢增加以及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有关。年龄方面,年轻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参与各种活跃的活动;生活方式上,若患者平时缺乏足够的运动,在躁狂发作时活动增多的表现可能更为显著;病史方面,既往躁狂发作时活动增多的女性,本次发作时活动增多的情况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
睡眠需求减少
表现:患者睡眠需求明显减少,即使睡眠时间很短,也能保持精力充沛。例如,患者可能每晚只睡3-4个小时,但白天依然精神饱满。睡眠需求减少的神经机制与睡眠-觉醒调节系统的紊乱有关,涉及到下丘脑等脑区的功能异常。在性别因素上,女性的睡眠调节可能相对更为敏感,在躁狂发作时睡眠需求减少的表现可能更易被察觉;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可能增加睡眠需求减少的发生风险;病史方面,有睡眠障碍伴随躁狂发作病史的女性,本次发作时睡眠需求减少的表现可能更为典型。
自我评价过高
表现:患者自我评价过高,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富、成就等。比如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是天才,能够轻易完成非常困难的事情。自我评价过高的心理机制与患者在躁狂状态下的认知偏差有关,可能是由于大脑对自我认知的神经调节出现异常。年龄上,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出现,但成年女性在社会角色等因素影响下,自我评价过高的表现可能更具复杂性;生活方式中,若患者所处环境过度强调成就等因素,可能加重自我评价过高的表现;病史方面,既往有自我评价过高伴随躁狂发作的女性,本次发作时该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易激惹
表现:患者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出现愤怒、烦躁等情绪反应,情绪波动较大。例如,别人稍微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会大发雷霆。易激惹的发生与大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敏感性增加有关,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在其中起到作用。在性别因素上,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情绪更为敏感,在躁狂发作时易激惹的表现可能更常见;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可能更容易出现易激惹的情况;病史方面,有易激惹伴随躁狂发作病史的女性,本次发作时易激惹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