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可引发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应激性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问题,颅内感染因颅脑损伤情况易发生,有相应症状表现需及时诊断治疗;脑脊液漏因颅底骨折等致脑脊液从特定部位流出,需卧床等处理;外伤性癫痫大脑神经元受损或异常放电致,不同时期发作形式多样需检查诊断并用药控制;应激性溃疡因机体应激致胃黏膜损伤,需预防及监测;深静脉血栓因长期卧床等致,需早期预防。
一、颅内感染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后,由于颅骨破损或脑脊液漏等情况,容易使外界细菌等病原体侵入颅内引发感染。例如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一定比例,其可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需及时通过脑脊液检查等明确诊断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儿童颅脑损伤患者,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更需密切监测。
二、脑脊液漏
1.相关情况:当颅脑损伤导致颅底骨折时,可能会撕破硬脑膜和蛛网膜,使脑脊液从鼻腔、外耳道等部位流出,形成脑脊液漏。如果脑脊液漏长期不愈合,可能会引发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可诊断脑脊液漏,需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促进漏口自行愈合,对于长期不愈合的脑脊液漏可能需要手术修补。对于婴幼儿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其颅骨等结构发育尚未完善,脑脊液漏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密切观察漏出情况及有无感染迹象。
三、外伤性癫痫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后,大脑神经元受到损伤或异常放电,可导致外伤性癫痫的发生。通常在颅脑损伤后的不同时期均可出现,如早期癫痫多在伤后1周内发生,晚期癫痫可在伤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出现。其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脑电图等检查。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需密切观察有无癫痫发作迹象,一旦发生需根据癫痫类型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对于儿童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癫痫的发生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要更关注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四、应激性溃疡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后,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导致胃黏膜应激性损伤,引发应激性溃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概率有一定数据,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通过胃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昏迷等重症患者,需常规进行胃黏膜保护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措施,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对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风险可能更高,要加强胃肠道功能的监测和保护。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是常见的发生部位,可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通过血管超声等检查可诊断深静脉血栓。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需早期进行肢体活动、按摩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对于高危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等预防。对于儿童颅脑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也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要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