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玫瑰糠疹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体癣初期为红丘疹等后成环形红斑等,好发于面等部位,病程不治疗长且易复发,治疗后规范可好转易再发,实验室检真菌镜检等可确诊;玫瑰糠疹是糠状鳞屑斑疹等,好发躯干四肢近端,病程自限一般6-8周可消,少数久,实验室检无特异需排其他病。
一、病因方面
体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等。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患者、患病动物(如猫、狗等),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例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接触到被污染的地面、毛巾等就可能感染体癣,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因接触传染源而患病,有皮肤破损等病史的人更易感染。
玫瑰糠疹: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等)有关,但尚未完全证实。玫瑰糠疹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10-40岁人群较为多见,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对其发病的直接影响尚不明确,但免疫力较低时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病毒感染病史等情况可能与发病相关。
二、临床表现方面
体癣
皮疹形态:初期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随后逐渐向周围扩展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清楚,伴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可有脱屑。红斑边缘活动度大,不断向外扩展,边界清楚,有炎症性红晕。
好发部位:常发生于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好发部位无明显特殊差异,生活方式中经常处于潮湿环境等可能增加身体特定部位的发病几率,有皮肤外伤等病史的部位易成为发病起始点。
玫瑰糠疹
皮疹形态:典型皮损为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前驱斑(母斑)通常为单个较大的椭圆形斑疹,直径可达2-5cm,颜色淡红或黄红,上覆细薄鳞屑,之后陆续出现较多较小的子斑,子斑与母斑形态相似但较小。
好发部位: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头面部和手足部较少累及,各年龄、性别人群的好发部位基本如此,生活方式对其分布影响不大,一般无明显的病史相关特殊好发情况。
三、病程方面
体癣:如果不进行抗真菌治疗,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而且容易复发。经过规范的抗真菌治疗后,一般数周可逐渐好转,但如果再次接触传染源仍可能复发,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选择合适的儿童可用抗真菌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影响恢复。
玫瑰糠疹: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持续6-8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一般愈后不留瘢痕,不同年龄人群病程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恢复较快或较慢存在个体差异,性别对病程影响不明显,生活方式对病程的直接影响较小。
四、实验室检查方面
体癣: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确定致病的皮肤癣菌种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进行真菌检查时操作基本相同,儿童患者在取材时需注意安抚配合。
玫瑰糠疹: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有时需要与其他类似皮肤病进行鉴别诊断时,可能会进行真菌镜检等排除体癣等其他真菌感染性疾病,各年龄、性别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操作无特殊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