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一般检查观察全身状况、妇科检查看生殖道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查贫血、凝血功能查凝血障碍、激素水平测定看内分泌)、影像学检查(B超观察子宫附件、MRI在B超不明确时用)、诊断性刮宫(止血兼明确病理)、宫腔镜检查(直接看宫腔内情况取活检),不同人群检查有侧重且要关注患者心理。
妇科检查: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双侧附件的情况。了解有无生殖道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这些病变可能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判断患者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常因长期出血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值会低于正常范围。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子宫出血。如果凝血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
激素水平测定:检测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围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处于波动变化中,通过测定这些激素可以了解内分泌状态,辅助诊断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间进行测定,如基础状态下的激素水平测定等。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观察子宫和附件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能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等异常情况。经腹部B超或经阴道B超均可选择,经阴道B超对于子宫、附件的观察更为清晰,尤其是对于肥胖患者或盆腔深部结构的观察。通过B超可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膜增厚等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一般在怀疑有子宫器质性病变且B超等检查不能明确时考虑使用。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内膜等结构,有助于发现一些微小的病变,如子宫内膜癌等,但相对B超等检查费用较高,且不是常规首选检查。
诊断性刮宫
目的:一方面可以迅速止血,另一方面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癌等。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尤其是阴道不规则出血且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诊断性刮宫是重要的检查手段。操作时要注意全面刮取子宫内膜,不同部位取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对于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操作,操作前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等。
宫腔镜检查
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直观地看到子宫内膜的形态、有无病变等。可以在宫腔镜下直接取活检,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B超发现子宫内膜异常或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不明确的患者,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尤其对于怀疑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病变的患者,宫腔镜检查具有重要价值。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子宫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围绝经期女性在检查时需有所侧重。例如,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需更谨慎;对于肥胖女性,经阴道B超可能受影响,可优先选择经腹部B超等。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检查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意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