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前性时尿比重等有相应表现及不同年龄正常范围)、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等及不同年龄正常范围)、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肾脏大小、形态等情况及不同年龄观察重点)、CTA或MRA(明确肾动脉情况及适用患者);还有补液试验(观察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尿常规:可了解尿液的一般情况,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时尿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异常,如尿比重可升高,因为肾脏为了保留水分,会浓缩尿液,尿比重一般大于1.020。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尿常规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尿比重正常范围在1.003-1.030之间,成人尿比重正常范围是1.015-1.025。
肾功能指标
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与肌酐(Scr)比值常升高,一般大于20:1。这是因为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相对增多,而肌酐的重吸收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血尿素氮的正常范围不同,成人血尿素氮正常范围是3.2-7.1mmol/L,儿童血尿素氮正常范围是1.8-6.5mmol/L。
血肌酐(Scr):血肌酐轻度升高,因为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其生成相对稳定,当肾灌注不足时,肌酐的排泄减少,但血肌酐升高程度相对较轻,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程度相关。成人血肌酐正常范围男性是53-106μmol/L,女性是44-97μmol/L,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是27-62μmol/L。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通过公式计算,成人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范围是80-120ml/min/1.73m2,儿童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范围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大小通常正常或轻度增大,肾脏实质回声一般无明显异常。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检查的操作和观察重点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肾脏相对较小,检查时需要更精细的操作,要注意观察肾脏的血流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肾动脉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动脉阻力指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明确肾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栓塞等情况,有助于寻找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怀疑肾动脉病变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这些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肾动脉的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肾动脉狭窄,通过CTA或MRA可以准确发现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其他检查
补液试验:对于怀疑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以进行补液试验。一般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0-500ml,观察尿量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如果是肾前性肾功能衰竭,补液后尿量会增加,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会改善。在进行补液试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肺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补液速度和补液量需要谨慎调整,避免引起心肺负荷过重。儿童进行补液试验时,要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一般按10-20ml/kg的速度输注生理盐水,然后观察尿量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