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存在解剖基础、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救治要点的差异,小脑幕切迹疝是颞叶组织疝入幕下,早期有意识障碍、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救治需降颅压并手术;枕骨大孔疝是小脑扁桃体等疝入椎管内,意识障碍等表现出现较特殊,救治要先保呼吸再降颅压及手术,且不同人群救治需考虑其自身特点。
一、解剖基础差异
小脑幕切迹疝是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枕骨大孔疝是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二、临床表现区别
1.意识障碍出现时间及程度
小脑幕切迹疝:早期可出现嗜睡、躁动等意识障碍,随着病情进展,意识障碍逐渐加深,由嗜睡转为浅昏迷、昏迷等,这是因为疝入的脑组织压迫中脑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影响了意识的维持。例如在一些颅脑外伤导致颞叶血肿的患者中,较早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
枕骨大孔疝:意识障碍出现相对较晚,早期可能仅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表现,然后迅速出现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这是由于延髓的呼吸中枢等重要结构受到直接压迫,呼吸中枢功能很快受到影响,而意识障碍的出现相对滞后是因为其压迫部位与意识维持系统的关系相对小脑幕切迹疝有所不同。
2.瞳孔变化
小脑幕切迹疝:初期患侧瞳孔可短暂缩小,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因为动眼神经受到压迫,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受损。比如在一侧颞叶疝的患者中,早期可能观察到患侧瞳孔先缩小,之后逐渐散大。
枕骨大孔疝:瞳孔变化出现较晚,早期瞳孔可无明显变化,当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这是因为延髓内的瞳孔中枢受到压迫,且其解剖位置相对靠后,受影响相对滞后。
3.生命体征变化
小脑幕切迹疝:早期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等生命体征改变,这是由于脑疝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的一系列代偿性生命体征变化,通过交感神经兴奋等机制来维持血压等,但随着病情进展,生命体征紊乱会逐渐加重。
枕骨大孔疝:早期即可出现呼吸骤停,这是因为延髓的呼吸中枢直接受压,呼吸中枢功能迅速衰竭,而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相对较晚出现,一旦呼吸骤停,如不及时抢救,很快会导致心跳骤停。
三、影像学表现区别
小脑幕切迹疝:头部CT或MRI检查可发现颞叶脑组织向小脑幕切迹疝入的表现,可见病变侧颞叶组织移位,压迫中脑等结构。
枕骨大孔疝:影像学上可见小脑扁桃体及延髓向下通过枕骨大孔疝入椎管内的征象,CT或MRI可清晰显示枕骨大孔区的解剖结构异常改变。
四、救治要点差异
小脑幕切迹疝:需尽快降低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同时准备进行手术,如去除骨瓣减压、清除颅内血肿等手术方式,以解除颞叶组织对小脑幕切迹的压迫。
枕骨大孔疝: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呼吸骤停往往是首先出现的严重情况,所以在救治时,要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紧急的气管插管或切开,同时迅速降低颅内压,尽快进行手术解除枕骨大孔区的压迫,如后颅窝减压术等。对于儿童患者,因其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大,但一旦发生脑疝,病情变化更快,更需争分夺秒进行救治,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在救治脑疝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在降低颅内压等治疗的同时,注意维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