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介入手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身体准备,术中体位、生命体征监测及器械配合,术后一般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术前需缓解患者焦虑、完善检查等,术中保障患者舒适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关注患者各方面恢复并进行健康指导,不同年龄患者护理有相应差异。
身体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妇科超声等,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例如通过血常规了解患者有无贫血等情况。
皮肤准备:术前1天进行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如清洁脐部等,防止术后感染。不同年龄患者皮肤状况不同,老年患者皮肤相对脆弱,操作时需更加轻柔。
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6小时,肠道准备根据手术情况而定,若需肠道清洁,按医嘱给予相应泻药等,以减少术中肠道损伤及术后腹胀等情况。
术中护理
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通常为平卧位,保证患者舒适且利于手术操作。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调整体位,如老年患者骨突处需垫软垫防止压疮。
生命体征监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处理。对于老年患者,其生命体征调节功能相对较弱,需更加频繁细致地监测。
器械物品配合: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及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体位与活动: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6小时后可根据情况协助患者翻身等。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如四肢活动等,术后1-2天可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同年龄患者活动能力不同,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量,老年患者活动需循序渐进。
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时换药。注意切口愈合情况,对于愈合不良的患者需加强护理。
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若疼痛较轻可通过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法缓解,若疼痛较重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较差,需更加关注其疼痛感受。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及腹部有无不适等,防止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观察:观察患者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等,鼓励患者多饮水,早期活动,必要时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老年患者及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较高,需重点关注。
子宫缺血相关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等子宫缺血相关表现,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饮食护理:术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进食,开始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饮食需富含营养,易消化,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促进身体恢复。不同年龄患者饮食需求有差异,如儿童需保证足够营养促进生长发育,老年患者需注意低盐低脂等。
健康宣教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术后休息时间,一般建议休息2-4周,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复查指导:告知患者按时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等相关检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
自我护理: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告知患者若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剧烈腹痛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不同年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不同,年轻患者需强调术后性生活注意事项,老年患者需关注其自我观察能力及家属的协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