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用眼习惯、合理饮食调节、定期眼部检查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来维持和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降低近视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儿童采取措施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如婴幼儿时期主要由家长帮助,学龄儿童需培养自我管理意识且家长持续指导。
一、增加户外活动
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或每周户外活动累计10小时以上的儿童,发生近视的风险显著低于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儿童。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对维持远视储备有积极作用。不同年龄段儿童都应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例如学龄前儿童可在天气良好时每天安排3-4小时在户外玩耍、活动;学龄儿童每天也应保证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可选择课间到操场进行跳绳、跑步等活动。
二、改善用眼习惯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连续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超过30-40分钟,会加重眼睛疲劳,加速远视储备消耗。应遵循20-20-20原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看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20秒以上。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可根据其注意力持续时间适当调整,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宜超过10-15分钟,学龄儿童每次也最好不超过30分钟。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读写时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1尺),身体坐正,胸部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不正确的用眼姿势,如弯腰驼背、趴着看书、近距离过度贴近电子屏幕等,会影响眼部肌肉的正常调节,导致远视储备流失加快。家长要随时提醒儿童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对于学龄儿童,可在书桌前放置视力保护提示牌,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
三、合理饮食调节
1.保证营养均衡: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等,对眼睛的正常发育和维持视力功能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参与视网膜中视紫红质的合成,缺乏时可能影响眼部健康,进而影响远视储备情况。例如,每周可安排2-3次胡萝卜炒肉片、菠菜蛋花汤等。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像牛奶、鸡蛋、鱼肉等,蛋白质是眼部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此外,锌、硒等微量元素对眼睛也有益处,可通过食用坚果(如核桃、杏仁)、海鲜(如牡蛎等)来获取。
2.控制甜食摄入:过多食用甜食会使体内血糖升高,导致眼内房水渗透压改变,不利于眼部组织的代谢,可能加速远视储备的消耗。儿童应减少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甜食的摄入,家长可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作为替代,如水果干等健康零食。
四、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轴长度、屈光度等眼部相关检查非常重要。3岁左右儿童应进行首次全面眼部检查,之后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远视储备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远视储备下降过快等异常情况,能尽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家族近视遗传史等高危因素的儿童,更要增加眼部检查的频率,以便密切监测眼部健康状况。
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在采取上述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比如婴幼儿时期主要由家长帮助创造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监督用眼习惯和饮食;学龄儿童则需要逐渐培养其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参与到保护远视储备的行为中,同时家长要持续关注并给予指导。总之,通过多方面综合措施来努力维持和保护儿童的远视储备,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