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干眼症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症状、全身健康、用药及用眼习惯等情况,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泪液渗透压及眼表上皮细胞状态等检查,特殊情况还需其他检查,不同人群患病因素有别,综合各项检查判断是否患病及类型、严重程度。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情况,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同时,询问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有无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与干眼症的发生相关;还要了解患者的用药史,是否使用过可能引起干眼的药物,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此外,询问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用眼习惯,比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处于空调房间或干燥环境、睡眠不足等情况。
二、眼部检查
1.裂隙灯检查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观察眼睑的形态、位置、有无倒睫、睑缘炎等情况;查看结膜的情况,包括结膜的色泽、是否有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观察角膜的情况,了解角膜的透明度、是否有荧光素染色阳性(提示角膜上皮缺损)、角膜知觉等。
2.泪液分泌检查
SchirmerⅠ试验:用滤纸检测泪液分泌量。常规方法是将5mm×35mm的滤纸一端弯曲5mm,放置于下睑结膜囊内,5分钟后测量滤纸被泪液浸湿的长度。正常范围是10~15mm,小于10mm为泪液分泌减少,小于5mm提示干眼症,但该检查会受麻醉剂、眨眼次数等因素影响。
SchirmerⅡ试验:在放置滤纸前先放置硝酸毛果芸香碱试纸,检测反射性泪液分泌,主要用于鉴别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还是泪液排出过多等原因引起。
3.泪膜稳定性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BUT):使用荧光素钠染色后,观察泪膜破裂的时间。正常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秒,小于10秒提示泪膜稳定性下降,常见于干眼症患者。
角膜荧光素染色:将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内,通过钴蓝光观察角膜,阳性表现为角膜上皮着染,提示角膜上皮缺损,可反映眼表上皮的损伤情况。
4.泪液渗透压检查:干眼症患者的泪液渗透压通常高于300mOsm/L,泪液渗透压升高是诊断干眼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高渗透压会导致眼表细胞损伤,加重干眼症状。
5.眼表上皮细胞状态检查:可以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眼表上皮细胞的形态、数量等情况,了解眼表上皮的健康状况,辅助诊断干眼症。
三、其他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干眼症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泪液乳铁蛋白测定,了解泪液中乳铁蛋白的含量,乳铁蛋白减少提示泪液分泌功能异常;性激素水平测定,因为女性在绝经后等性激素水平变化时可能更容易发生干眼症;对于怀疑有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干眼症,可能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等。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及必要的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干眼症以及干眼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干眼症的发生原因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群可能因睑板腺功能衰退等原因更容易患干眼症;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干眼症状。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患干眼症的风险较高;有全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相关疾病对干眼的影响,在诊断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制定更精准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