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出血多因炎症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或局部血管脆性增加,应对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局部或全身用抗真菌药,孕妇、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出血持续不缓解等需及时就医。
一、霉菌性阴道炎出血的原因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出现出血情况,多是由于炎症导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在性生活或阴道检查等刺激下,容易引起黏膜破损出血;另外,严重的霉菌性阴道炎可能破坏阴道的正常防御机制,使得局部血管脆性增加,也会导致出血现象。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黏膜的病理改变会增加出血风险。
二、应对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局部的清洁干燥,每天清洗1-2次即可,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防止加重阴道黏膜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更年期女性,清洁时都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外阴皮肤。青春期女性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皮肤相对娇嫩;育龄期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更要注意清洁的适度;更年期女性阴道黏膜较为脆弱,清洗时动作轻柔。
2.避免性生活:在霉菌性阴道炎出血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以免进一步刺激阴道黏膜,加重出血和炎症反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禁止性生活的重要性,性生活不仅会影响患者自身的康复,还可能将病菌传染给性伴侣。
(二)针对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1.局部用药:可使用抗真菌的阴道栓剂,如克霉唑栓等。局部用药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阴道病变部位,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使用方法的适应性。例如,儿童患者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一般不优先选择阴道局部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他合适的治疗方式;育龄期女性可以正常使用阴道栓剂,但要注意放入的深度和方法;更年期女性阴道黏膜萎缩,使用栓剂时要更加小心,避免损伤阴道。
2.全身用药:如果霉菌性阴道炎较为严重或反复发作,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全身用药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如肝肾功能情况、是否有基础疾病等都会影响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例如,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某些抗真菌药物时需要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出血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会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局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克霉唑栓等。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自行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和病情变化。
(二)儿童
儿童患霉菌性阴道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出血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可能与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有关,治疗时要选择温和、对儿童身体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一般不轻易使用全身抗真菌药物,以局部清洁和安全的局部用药为主。
四、就医建议
如果霉菌性阴道炎出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出血量较多,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阴道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例如,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以明确霉菌的种类和感染程度,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