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后会出现多种表现,包括意识障碍(伤后立即深昏迷且持续时间长,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因个体情况而异)、瞳孔变化(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垂直性和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去皮质强直与去大脑强直(表现不同,不同年龄人群预后不同)、生命体征紊乱(呼吸、心血管功能紊乱及体温调节障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
瞳孔变化
双侧瞳孔不等大:这是脑干损伤常见的瞳孔改变之一,多为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另一侧瞳孔正常或稍小。这是由于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团受损,导致一侧动眼神经功能障碍所致。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双侧瞳孔不等大的情况,儿童可能因自身神经发育特点,恢复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有眼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脑干损伤引发的瞳孔变化可能会与原有眼部疾病相互影响。
瞳孔对光反射异常:除了双侧瞳孔不等大外,还常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因为动眼神经及其相关传导通路在脑干内受损,影响了瞳孔对光反射的神经传导。
眼球运动障碍
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脑干中主管眼球垂直运动的神经核团受损,可导致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如双眼上视或下视不能。这是因为中脑的顶盖前区等结构与眼球垂直运动有关,脑干损伤累及这些结构会影响眼球的垂直运动。不同年龄人群眼球运动障碍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眼球运动障碍的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对于有眼部肌肉疾病的患者,脑干损伤引发的眼球运动障碍可能会加重眼部功能的异常。
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脑干内主管眼球水平运动的神经核团或传导束受损时,可出现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如双眼不能向一侧灵活转动等。
去皮质强直与去大脑强直
去皮质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这是由于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失去联系,皮质下中枢的释放症状所致。
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四肢伸直,角弓反张,头后仰,颈后仰。这是因为中脑红核以上的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导致伸肌紧张性亢进。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去皮质强直或去大脑强直的预后不同,儿童的神经系统可塑性较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后情况;对于有脑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种强直状态可能会更难纠正。
生命体征紊乱
呼吸功能紊乱:脑干中含有呼吸中枢相关结构,脑干损伤可导致呼吸节律不规则,如出现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等。不同年龄人群呼吸功能紊乱的表现及预后不同,儿童的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脑干损伤后呼吸功能紊乱可能更严重且恢复更具挑战性;对于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脑干损伤引发的呼吸功能紊乱可能会加重呼吸功能的恶化。
心血管功能紊乱:可出现血压波动,如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失常等。这是因为脑干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受损,影响了心血管的调节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表现不同,老年人本身心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脑干损伤后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可能会更明显且更难稳定;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脑干损伤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系统的严重并发症。
体温调节障碍:脑干损伤后常出现体温调节紊乱,表现为体温过高或过低。这是因为脑干内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影响了体温的正常调节。不同年龄人群体温调节障碍的表现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波动可能更剧烈;对于有发热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脑干损伤后的体温调节障碍可能会使体温控制更加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