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的检查包括实验室、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中肿瘤标志物5-羟色胺及24小时尿5-羟吲哚乙酸可异常升高;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分别可初步观察、更清晰显示及高分辨多平面成像;病理检查通过手术获取标本,显微镜下有典型形态且免疫组化可辅助鉴别。
一、实验室检查
(一)肿瘤标志物检查
1.5-羟色胺(血清素)
类癌综合征患者体内5-羟色胺水平常升高。血清5-羟色胺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00-280)μg/L,当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时,提示可能存在类癌相关病变。这是因为类癌细胞能分泌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其升高与类癌的分泌功能相关。
2.24小时尿5-羟吲哚乙酸(5-HIAA)
5-HIAA是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24小时尿5-HIAA测定对类癌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24小时尿5-HIAA排泄量为(10-32)mg,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患者24小时尿5-HIAA常明显升高,一般超过50mg。因为类癌细胞分泌的5-羟色胺在体内代谢后经尿液排出,所以尿液中5-HIAA的量能反映体内5-羟色胺的产生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1.腹部超声
可以初步观察卵巢部位的肿块情况。能发现卵巢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等。一般来说,原发性卵巢类癌的超声表现多为附件区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可能尚清或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或围绝经期女性,超声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超声对小病灶或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显示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CT检查
1.盆腔CT平扫+增强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卵巢肿块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增强扫描时,类癌肿块多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类癌的血供情况相关。通过CT检查可以判断肿瘤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子宫、膀胱、肠道等,还能发现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病变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三)MRI检查
1.盆腔MRI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能多平面成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卵巢肿块的范围、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血管、神经等有独特优势。在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的诊断中,MRI有助于精确分期,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MRI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细微差别,但总体能较好地显示病变特征。
三、病理检查
(一)手术病理活检
1.标本获取
对于怀疑原发性卵巢类癌综合征的患者,多通过手术切除卵巢肿块进行病理检查。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卵巢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考虑其生理特点,例如年轻女性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但要以明确诊断为前提。
2.病理形态学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原发性卵巢类癌具有类癌的典型病理形态。肿瘤细胞呈巢状、梁状或腺管状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多边形或圆形,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通过HE染色等常规病理染色方法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查对明确诊断也有重要价值,类癌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等呈阳性表达,有助于与其他卵巢肿瘤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