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典型症状包括皮肤丘疹水疱、隧道损害及继发性皮损,瘙痒夜间加重且与温度相关,特殊人群症状存在差异,可能继发感染需与多种皮肤病鉴别,家庭需密切监测症状并及时就医。
一、疥疮的典型皮肤症状
1.1.丘疹与水疱
疥疮患者皮肤表面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多集中于手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腹部、大腿内侧及外生殖器等皮肤薄嫩部位。丘疹可伴随透明水疱形成,水疱直径约1~3mm,疱壁薄易破溃,破溃后可见淡黄色渗出液。研究显示,90%以上疥疮患者存在手指缝水疱,此为特征性表现。
1.2.隧道样损害
疥螨在表皮内挖掘形成0.5~2mm长的灰白色或浅黑色线状隧道,隧道一端可见疥螨头部小黑点。隧道常见于指缝、手腕及腰部皮肤,显微镜下检查隧道内容物可发现疥螨成虫、虫卵或排泄物。临床统计表明,隧道阳性率可达75%~85%,是确诊疥疮的重要依据。
1.3.继发性皮损
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结痂或苔藓样变。儿童患者常见面部及头皮受累,表现为密集性丘疹伴渗出,与成人主要累及躯干四肢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长期未治疗者可见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及抓痕。
二、瘙痒特征与时间规律
2.1.夜间加重性瘙痒
疥疮患者典型表现为夜间剧烈瘙痒,程度可达白天3~5倍。这与疥螨夜间活跃期重合有关,研究证实22:00~02:00时段疥螨活动量较日间增加40%~60%。瘙痒部位与皮损分布一致,但部分患者可出现无原发皮损的单纯瘙痒。
2.2.温度相关性
接触热源(如热水浴、被褥)后瘙痒加剧,机制与温度升高促进组胺释放有关。实验显示,40℃环境暴露10分钟可使瘙痒评分提升2个等级(0~10分制)。儿童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温度变化更敏感。
三、特殊人群症状差异
3.1.婴幼儿表现
6个月以下婴儿疥疮常累及掌跖、头面部及躯干,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丘疹及水疱,易误诊为湿疹。研究显示,婴儿患者隧道检出率仅35%,但继发细菌感染率达60%,需特别注意皮肤护理。
3.2.老年人特征
65岁以上患者因皮肤屏障功能减退,皮损范围更广,可累及背部、臀部等非典型部位。瘙痒程度与皮损严重度相关性降低,部分患者仅表现轻度瘙痒但存在广泛皮肤损害。
3.3.免疫抑制人群
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抑制人群疥疮常呈挪威疥(痂皮型)表现,特征为厚层灰白色痂皮覆盖全身,伴强烈异味。痂皮中可检出数百万只疥螨,传播风险较普通型高10倍。
四、并发症与鉴别要点
4.1.继发感染
皮肤破损处可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及脓性分泌物。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感染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3倍,需加强血糖监测。
4.2.鉴别诊断
需与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鉴别。湿疹皮损多形性,无特定分布规律;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边界清楚;药疹多有用药史,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疥疮的隧道损害及夜间瘙痒具有诊断特异性。
五、症状监测与就医指征
5.1.家庭监测要点
密切接触者应同时观察2~4周,因疥螨潜伏期可达1~6周。出现新发皮损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立即隔离并就医。儿童患者需每日检查指缝、腋窝等隐蔽部位。
5.2.紧急就医情况
出现高热(体温>38.5℃)、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或瘙痒导致睡眠障碍、情绪异常时,需急诊处理。免疫抑制患者任何新发皮损均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