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的癫痫发作、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精神症状的认知障碍、情绪改变;以及视力视野障碍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头痛:是颅内肿瘤常见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早期可呈间歇性,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这是由于肿瘤占位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引起。儿童患者因颅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可能有前囟膨隆等表现,头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会影响患儿的精神状态和日常活动,如烦躁不安、哭闹等。成人则往往能明确表述头痛的部位和程度变化。
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当肿瘤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所致。儿童颅内肿瘤出现呕吐的概率较高,可能被家长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需注意鉴别。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长期视神经乳头水肿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在儿童中,若颅内肿瘤引起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影响其视觉发育和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癫痫发作:部分颅内肿瘤患者会出现癫痫症状,可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肿瘤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异常放电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引发癫痫的类型和频率有所不同,如额叶肿瘤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对于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尤其是儿童,需要密切观察发作情况,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
运动障碍:若肿瘤位于运动皮层或其传导通路附近,可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如肢体无力、偏瘫等。例如,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运动区,可引起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活动不灵活。在成人中,运动障碍会影响其日常的肢体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儿童则可能影响其运动发育和正常的肢体功能发展。
感觉障碍:肿瘤累及感觉传导通路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比如顶叶肿瘤可引起对侧躯体感觉障碍,患者可能感觉身体某部位的感觉异常,影响其对外部刺激的感知。
语言障碍: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区域,可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如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不能表达)、感觉性失语(能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对成人的社交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儿童则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
三、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部分颅内肿瘤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等。肿瘤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所致。老年人本身认知功能随年龄有一定减退趋势,若患有颅内肿瘤,认知障碍可能更明显;儿童患者则可能影响其学习和智力发育。
情绪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如易激动、抑郁、淡漠等。肿瘤对脑内神经递质等的影响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异常。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受情绪改变的影响不同,成人可能因情绪变化影响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儿童则可能影响其心理发育和行为表现。
四、视力视野障碍
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或影响视觉传导通路时,可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如果是鞍区肿瘤,如垂体瘤等,常较早出现视力下降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视物不清,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学习。
视野缺损:常见的有双颞侧偏盲、象限性偏盲等。例如垂体瘤增大压迫视交叉时,可出现双颞侧偏盲。这会影响患者的视野范围,对其日常活动中的空间感知等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