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糠疹是好发于儿童面部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与皮肤干燥、日晒、维生素缺乏、微生物感染等有关,临床表现为面部圆形或椭圆形色素减退斑等,诊断主要依据典型表现,需与花斑糠疹、白癜风鉴别,治疗以对症为主,预后较好,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注意相应事项。
1.病因
皮肤干燥: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干燥的环境下,面部皮肤容易失去水分,从而增加患白色糠疹的风险。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若儿童没有做好面部皮肤保湿,就可能诱发白色糠疹。
日晒:过度日晒会损伤儿童面部皮肤,紫外线照射可能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引发白色糠疹。比如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且未采取防晒措施的儿童,患白色糠疹的几率相对较高。
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可能与白色糠疹的发生有关。维生素在皮肤的正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特定维生素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可能导致白色糠疹。
微生物感染:有研究认为,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感染可能参与了白色糠疹的发病过程。这些微生物在皮肤表面的异常增殖或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炎症性改变,表现为白色糠疹的症状。
2.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典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色素减退斑,边界不太清楚,斑片大小不等,直径一般0.5-2厘米左右。表面覆盖有干燥性细糠状白屑,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儿童可能会有轻度瘙痒感。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颊部、额部,也可发生于颈部、上臂、肩部等部位。
年龄与性别差异: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3.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面部的色素减退斑、表面细屑等进行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可能会进行真菌镜检等检查,以排除花斑糠疹等疾病。
鉴别诊断:需要与花斑糠疹鉴别,花斑糠疹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皮损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淡褐色或淡白色斑,表面有细小鳞屑,真菌镜检可找到菌丝或孢子;还需与白癜风鉴别,白癜风的色素脱失斑边界清楚,白斑颜色较白,与周围正常皮肤contrast明显,一般无鳞屑。
4.治疗与预后
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首先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洗,可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对于有轻度瘙痒的儿童,可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霜剂缓解症状,但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同时,要注意防晒,外出时可涂抹儿童专用防晒霜或佩戴遮阳帽等。一般白色糠疹可自行消退,预后良好,病程长短不一,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不等。
预后:多数情况下白色糠疹预后较好,皮肤损害可逐渐自行恢复正常,不会遗留严重的皮肤问题,但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影响儿童面部外观,给儿童及家长带来一定心理压力。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肤护理,加强保湿,避免过度日晒,家长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皮肤护理习惯。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由于面部皮肤损害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外观,家长要给予心理疏导,让儿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青少年患者: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除了皮肤护理和治疗外,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促进皮肤的正常代谢,有助于白色糠疹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