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分为外伤性脑损伤和非外伤性脑损伤。外伤性脑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非外伤性脑损伤包括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部感染(脑膜炎、脑炎)、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脑病、肝性脑病)、中毒(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缺氧性脑损伤(心跳呼吸骤停、严重肺部疾病),不同类型脑损伤有其相应致病因素及易发人群。
一、外伤性脑损伤
1.交通事故:是导致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车辆碰撞等情况使头部受到剧烈冲击,例如在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急刹车时,车内人员的头部会因惯性与车内物体碰撞,引发脑损伤。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此影响,青少年在交通参与中若不注意安全易发生此类损伤。
2.高处坠落:从高处跌落时头部着地,会对脑部造成直接的撞击和震荡,例如建筑工人高处作业时不慎坠落,头部先接触地面,容易引发严重脑损伤。对于儿童来说,从家具等高处跌落也可能导致脑损伤,需格外注意家居安全防护。
3.暴力打击:如遭受拳击、棍棒等外力打击头部,会使脑部组织受到损伤,在一些暴力事件或体育竞技中的意外撞击等情况中较为常见,不同性别在不同生活场景下都有遭遇此类损伤的可能,男性在一些体力活动或冲突场景中相对风险稍高。
二、非外伤性脑损伤
1.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受损,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进而损伤脑部组织,中老年人群由于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且易患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脂质代谢异常等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更易发生脑梗死。
2.脑部感染
脑膜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脑膜,炎症反应会影响脑部组织,例如化脓性脑膜炎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脑部出现炎症性损伤,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脑膜炎。
脑炎:病毒感染累及脑实质,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会对脑实质造成损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3.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性脑病: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可引起脑部微血管病变等,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波动大且未良好控制,会逐渐出现脑部功能受损的情况,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是高发人群。
肝性脑病:严重肝脏疾病时,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毒素积聚影响脑部代谢和功能,有严重肝脏疾病的人群,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容易发生肝性脑病导致脑损伤。
4.中毒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过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可导致脑部损伤,例如抗癫痫药物过量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脑部功能异常。
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脑部缺氧损伤,在冬季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等情况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进而造成脑损伤,所有人群均可能受累,特别是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设备时风险更高。
5.缺氧性脑损伤
心跳呼吸骤停:如溺水、窒息等情况导致心跳呼吸骤停,脑部会因缺血缺氧迅速出现损伤,无论任何年龄段,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且未能及时抢救恢复,都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损伤。
严重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严重肺部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脑部缺氧,长期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出现缺氧性脑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