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常见心悸(能感心脏异常跳动,情绪激动等时更频)、心跳暂停感(觉心脏短暂停搏,老人、精神紧张者易现)、胸闷(胸部压抑发闷,早搏频繁、肥胖、有慢性肺部疾病者易致)、乏力(全身没力,活动耐力降,早搏影响心脏功能、孕妇、长期睡眠不足者易出现),部分患者还伴头晕、气短等,儿童先心病术后恢复不佳及甲亢患者易出现。
表现: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的异常,通常是心脏突然提前跳动一下,然后有较长时间的间歇感,这种感觉较为明显,就像心脏“漏跳一拍”或者“乱跳一阵”。
影响因素: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大量吸烟饮酒等情况下可能会更频繁地出现心悸症状。比如,一个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且经常大量喝咖啡的年轻人,可能会更容易感受到心悸,这是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诱发早搏,进而导致心悸。对于患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就存在一定问题,早搏更容易引发明显的心悸感。
心跳暂停感
表现:患者能清晰地感觉到心脏有短暂的停搏情况,就好像心脏突然不跳了一下,然后又恢复跳动,这种感觉比较突兀,会让患者明显意识到心脏的异常节律。
影响因素: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可能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更容易发生早搏,从而导致心跳暂停感的出现频率增加。例如,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平时有高血压病史,没有良好控制血压,就更容易出现心脏早搏相关的心跳暂停感。而一些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如面临重大考试的学生,由于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诱发早搏,出现心跳暂停感。
胸闷
表现: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抑、发闷的感觉,有时这种胸闷感比较轻微,有时则比较明显,可能会影响呼吸的顺畅度,让人感觉呼吸不够畅快。
影响因素:如果早搏频繁发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脏射血减少,进而引起胸闷。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尤其是体重指数过高的人,心脏负担相对较重,更容易出现早搏相关的胸闷症状。比如,一个体重超标的人,本身心脏要推动更多血液来供应全身,再加上早搏的影响,就更容易感到胸闷不适。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就存在呼吸功能方面的问题,早搏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胸闷的感觉。
乏力
表现: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即使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也会比平时更容易感到疲惫。
影响因素:因为早搏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输出的血液不能满足身体各器官正常运转的需求,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乏力的症状。对于孕妇这一特殊人群,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容易发生早搏,从而导致乏力。比如,一位孕妇在怀孕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心脏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早搏相关的乏力情况。长期睡眠不足的人,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也会增加早搏发生的概率,进而出现乏力症状。
其他症状
表现:部分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头晕、气短等症状。头晕是因为心脏早搏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气短则是由于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呼吸功能也随之受到牵连,导致呼吸时感觉气不够用。
影响因素: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早搏,就可能会出现上述这些症状。比如,一个做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儿童,身体恢复情况不佳时,更容易发生早搏,进而出现头晕、气短等症状。而对于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早搏发生,也可能出现头晕、气短等伴随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