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因包括血管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液成分因素(血液黏度增加、凝血机制异常)、血管痉挛因素(眼部或全身应激反应)、栓子因素(心源性栓子、血管源性栓子、医源性栓子),不同病因涉及不同人群及相关特点。
动脉炎:如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累及大中动脉的血管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导致动脉管壁肿胀、炎性细胞浸润,进而使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巨细胞动脉炎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患者除了视网膜动脉阻塞相关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头痛、颞部动脉压痛、视力下降等表现,病史方面可能有全身不适、发热、体重减轻等情况。
血液成分因素
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会使血液黏度大幅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视网膜动脉。此外,严重脱水的患者,由于血液浓缩,也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增加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风险。红细胞增多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而脱水情况在任何人群都可能发生,比如高温环境下出汗过多、长时间腹泻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脱水,进而影响血液黏度。
凝血机制异常: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异常蛋白血症等,会使血液的凝血机制发生异常。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过多,容易形成血栓;异常蛋白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异常蛋白会干扰正常的凝血-抗凝血平衡,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从而阻塞视网膜动脉。血小板增多症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无明显性别差异;异常蛋白血症的发生与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不同病因导致的异常蛋白血症在人群分布上有所不同,但一般没有特定的性别或年龄偏好。
血管痉挛因素
眼部或全身的应激反应:情绪激动、精神创伤、寒冷刺激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视网膜动脉痉挛。例如,突然的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眼部血管也不例外,从而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影响血流。这种情况在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情绪激动等应激反应可能在性格较易激动的人群中更易诱发。比如一些性格急躁的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更容易出现情绪激动,进而引发视网膜动脉痉挛。
栓子因素
心源性栓子:来自心脏的栓子是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心房颤动时,心房壁上可能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视网膜动脉,阻塞血管。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腔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阻塞视网膜动脉。心房颤动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男性可能由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高血压等)的影响,发病风险相对较高;风湿性心脏病多在青少年时期患病,之后逐渐出现症状,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血管源性栓子:颈动脉或主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的栓子,也可阻塞视网膜动脉。当颈动脉或主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斑块碎片会随着血流进入视网膜动脉,导致阻塞。这种情况在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高发,中老年人群多见,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有关,如男性吸烟、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医源性栓子:在一些眼部或颈部的有创操作中,也可能产生栓子导致视网膜动脉阻塞。例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斑块碎屑等栓子进入血液循环,进而阻塞视网膜动脉。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进行相关手术的患者中,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等因素会影响栓子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