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症状有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儿童因颅骨未完全闭合头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呕吐(多呈喷射性与进食无关,儿童可能为突出首发症状)、视神经乳头水肿(重要客观体征,长期可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局灶性症状包括癫痫发作(肿瘤刺激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不同部位脑瘤发作类型不同,儿童发作可影响智力发育和行为)、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不同部位肿瘤累及相应中枢出现对应症状);不同部位脑瘤有特殊表现,大脑半球不同区域肿瘤有特异表现,鞍区肿瘤可致内分泌紊乱和视力视野障碍,小脑肿瘤表现为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等,脑干肿瘤可致交叉性瘫痪和呼吸心跳节律改变等。
呕吐:多呈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呕吐可能是较为突出的首发症状,容易被家长忽视,需引起重视。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等。长期的视神经乳头水肿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局灶性症状
癫痫发作:部分脑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其发生机制是肿瘤组织刺激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不同部位的脑瘤引起的癫痫发作类型有所不同,例如额叶肿瘤多引起全身性大发作,颞叶肿瘤多引起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在儿童中,癫痫发作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和行为表现,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症状
运动障碍:如果肿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能会导致对侧肢体无力、肌力减退、肌张力异常等。例如肿瘤靠近中央前回时,可出现上肢或下肢的运动障碍,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行走、持物等功能。在老年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减退,脑瘤引起的运动障碍可能会使其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
感觉障碍:肿瘤累及感觉中枢时,可出现对侧身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脑瘤引起的感觉障碍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需要仔细鉴别。
语言障碍: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或韦尼克区等,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表达困难(运动性失语)、理解障碍(感觉性失语)或混合性失语等。
不同部位脑瘤的特殊表现
大脑半球肿瘤:不同区域的大脑半球肿瘤有其相对特异的表现。额叶肿瘤常表现为精神症状,如personality改变、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等,还可能出现随意运动障碍;颞叶肿瘤除了癫痫发作外,还可能有视野缺损、嗅觉异常等;顶叶肿瘤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如皮层性感觉障碍等。
鞍区肿瘤:常见的有垂体瘤等,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如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等,男性患者可能有性功能减退、胡须稀少等;还可导致视力、视野障碍,因为肿瘤压迫视神经交叉等结构,早期多表现为视野缺损,逐渐可出现视力下降。在育龄期女性中,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对其生育计划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小脑肿瘤: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共济失调,患者走路时步态蹒跚、左右摇晃,如同醉酒步态;还可出现眼球震颤等。儿童小脑肿瘤生长较快,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
脑干肿瘤: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肿瘤可导致交叉性瘫痪(即肿瘤侧的颅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还可出现呼吸、心跳节律的改变等严重情况。由于脑干的重要性,脑干肿瘤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