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降低颅内压(脱水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亚低温治疗、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防治(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防治),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根据自身特点精细实施。
一、一般治疗
1.维持呼吸功能
对于脑干损伤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若患者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应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对于病情较重、自主呼吸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有效的通气。例如,脑干损伤可能导致呼吸中枢受损,影响正常的呼吸节律和深度,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可以维持足够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气道相对狭窄等特点,更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梗阻等问题。
2.维持循环稳定
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脑干损伤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压波动和心率失常等情况。如果出现血压过低,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合适的血压水平,保证脑灌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不同,儿童的循环系统相对脆弱,更要精细调整循环支持措施。
二、降低颅内压
1.脱水治疗
常用甘露醇等脱水剂。甘露醇可以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降低颅内压。例如,甘露醇能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脑干的压迫。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要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2.糖皮质激素应用
可短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它具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等,所以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和疗程。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权衡,儿童患者使用时更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三、亚低温治疗
1.原理及应用
亚低温治疗是通过降低体温,减少脑代谢,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将患者体温降至32-34℃左右,持续一定时间。研究表明,亚低温可以改善脑干损伤患者的预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监测要更加精细,儿童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不稳定,在降温过程中和降温后都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体温过低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营养支持
1.早期营养干预
脑干损伤患者需要早期进行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可以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肠内营养是首选的营养支持途径,如经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营养制剂。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等计算合适的营养摄入量,并且要注意喂养过程中的并发症,如误吸等。肠外营养则在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或不足时使用。
五、并发症防治
1.肺部感染防治
由于脑干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昏迷患者,要注意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在儿童患者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清洁,根据其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身拍背频率和口腔护理方法。
2.压疮防治
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于骨隆突部位可以使用气垫等减压装置。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皮肤护理,选择合适的减压材料和翻身频率,防止压疮形成。
3.深静脉血栓防治
脑干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使用气压治疗仪等方法预防。对于儿童患者,要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等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