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是常见先心病,原始房间隔发育异常致左、右心房遗留孔隙,病理生理是左向右分流致右心负荷过重等,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治疗有介入和外科手术,早期治疗预后好,未及时治可致严重后果,儿童和成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孕期保健和遗传咨询可预防。
病理生理
正常情况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房间隔缺损时会出现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大小取决于缺损大小及两心房间压力差等。分流量大时可使右心房、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多,体循环血量减少。
临床表现
年龄较小患儿:缺损小者可无明显症状;缺损大者由于肺循环血流增多易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后气促、乏力等,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
成年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动脉高压相关表现,如活动后紫绀等。
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等,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重要方法。能清晰观察心房结构,确定缺损的类型(如继发孔型、原发孔型等)。
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通过缺损的分流束,明确分流方向和分流量大小,还能评估肺动脉压力等情况。
心电图
部分患者可有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的表现,如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图形等,但一些小型缺损患者心电图可无明显异常。
X线检查
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肺野充血等表现,小型缺损时X线表现可能不典型。
治疗方式
介入治疗
适应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一般要求在5-36mm,且年龄通常大于3岁,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合适等。
原理: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房间隔缺损部位,释放封堵器起到封闭缺损的作用,创伤小,恢复快。
外科手术治疗
适应证: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部分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以及介入治疗有禁忌证的患者等。
手术方式:开胸后直接缝合缺损或使用补片修补缺损,能有效纠正心脏结构异常。
预后情况
早期治疗预后
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介入或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生长发育可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心脏大小和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未及时治疗的预后
若未及时治疗,长期左向右分流可导致肺动脉高压,严重时可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此时右向左分流,患者出现紫绀,活动耐力进一步下降,心功能进行性恶化,预后较差,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年龄较小婴儿: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情况,避免剧烈哭闹,减少心脏负担。因为婴儿时期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房间隔缺损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明显,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学龄儿童: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病情。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成年患者
要注意定期复查,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肺动脉压力情况。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适度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饮食上要低盐饮食,以减轻心脏负荷,还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等。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在孕期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等,避免感染风疹等病毒,因为孕期病毒感染等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包括房间隔缺损。
遗传咨询
对于有先心病家族史的夫妇,要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子代患先心病的风险,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