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瘤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头颅CT能清晰显示病灶,儿童及特殊人群需注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使用;头颅MRI在病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更优,儿童不配合需镇静,有金属植入物需评估安全性。脑脊液检查压力、白细胞、蛋白等可异常,糖和氯化物降低有提示,特殊检查找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低;血液检查PPD试验阳性不能确诊,结核抗体检测有辅助意义但有假阳性等。活检可确诊但有创,儿童及特殊病史患者需谨慎。
优势:是脑结核瘤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一般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楚,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例如,有研究表明,头颅CT对于脑结核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约能发现80%-90%的脑结核瘤病灶。
儿童及特殊人群:儿童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在必要时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特殊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对比剂使用的必要性,因为部分增强CT可能需要使用含碘对比剂,对比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头颅MRI
优势:在显示脑结核瘤方面比CT更具优势,尤其是在病变的早期诊断以及与其他颅内病变的鉴别诊断上。T1加权像多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等或高信号,病灶周围常有水肿带。增强扫描时,结核瘤多呈环状强化,也可呈结节状强化。例如,多项研究显示,头颅MRI对于脑结核瘤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儿童及特殊人群:对于婴幼儿等不配合检查的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下进行MRI检查。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先评估MRI检查的安全性,因为强磁场可能会对植入物产生影响。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可能升高,白细胞数可轻度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可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多降低,这是结核性脑膜炎累及脑膜时的常见表现,对脑结核瘤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例如,在结核性脑膜炎相关的脑结核瘤患者中,约有60%-80%的患者脑脊液糖和氯化物会出现降低。
特殊检查:可进行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培养及结核菌素试验等。但脑脊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较低,培养时间较长,不过一旦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则具有确诊意义。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因穿刺不当导致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的解读需结合患者整体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血液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不能确诊为脑结核瘤。阳性率在脑结核瘤患者中约为50%-70%左右。对于儿童患者,PPD试验的结果解读需注意其与卡介苗接种的关系,接种卡介苗后也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结核抗体检测:血液中结核抗体阳性对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但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例如,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结核抗体检测出现假阳性,而感染早期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对于有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血液结核抗体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其他检查
活检
方法: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脑结核瘤,但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仍难以确诊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脑组织活检。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若发现结核结节等典型病理改变则可确诊。但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脑损伤等。
儿童及特殊人群:儿童进行脑组织活检时风险相对更高,需在充分评估病情后谨慎选择。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病史的患者,活检前需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以降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