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的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向及其分泌激素的功能有关,常见症状有激素分泌异常、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周围组织压迫症群等,具体表现为肢端肥大、闭经溢乳、视力视野改变、头痛、多饮多尿、垂体功能减退、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昏迷等。
脑垂体瘤的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向及其分泌激素的功能有关。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激素分泌异常: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症。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粗犷、手脚增厚肥大、皮肤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泌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阳痿、阴毛稀少、睾丸松软细小,甚者影响生殖功能。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主要表现为心慌、手抖、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
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
头痛:约见于60%的患者,以双额部疼痛为甚,其次为顶部和枕部。
视力视野改变: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则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过大向上生长时,由于鞍隔张力高,影响垂体柄血液循环时,可导致垂体柄梗死而出现突然垂体功能减退症。
垂体卒中和周围组织压迫症群:
垂体卒中:系垂体腺瘤和垂体柄遭到破坏,下丘脑神经元及垂体门脉系统中断,发生急性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所致。其发生率约占垂体腺瘤的6%~35%。患者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常伴脑膜刺激征,还可出现昏迷、体温调节障碍、尿崩、电解质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等。
周围组织压迫症群:主要是垂体腺瘤向鞍外伸展压迫周围组织结构所引起,依次为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海绵窦、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都同时出现,因为垂体瘤的症状轻重也与肿瘤大小、生长速度、生长方向等有关。有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内分泌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脑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激素分泌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症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对于较小的、无功能的垂体瘤,可以先观察,定期复查;对于较大的、有功能的垂体瘤,或出现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应积极进行治疗。
总之,脑垂体瘤的症状多种多样,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