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的救治包括急性期急救处理,要确保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等;一般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治疗,针对并发症用药;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干预和神经功能康复;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要谨慎用药和注重康复趣味性安全性等,老年患者要控制基础疾病、适度康复等。
一、急性期急救处理
脑干损伤后需立即进行现场急救,首先要确保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有效通气和氧供。同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维持循环稳定,对于出现低血压等情况,需积极进行液体复苏等处理。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自身代偿能力较弱,更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措施。
二、一般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
早期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于意识障碍较严重的患者,肠内营养可通过鼻饲等方式进行,要注意保证营养液的温度、浓度和输注速度适宜。儿童患者的营养需求需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进行精准计算和调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及机体修复的需要。
肠外营养则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需注意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检查结果和酸碱平衡情况,及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和量。例如,当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时,需缓慢纠正血钠水平,避免过快纠正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等严重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不同,儿童更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需更加精细地监测和调整。
三、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脑干损伤本身尚无特效的针对性药物,但可根据患者的具体并发症使用相应药物。例如,若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可使用抗癫痫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影响以及儿童患者的用药禁忌等。对于有脑水肿的患者,可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但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对患者肾功能等的影响,尤其是儿童患者的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需谨慎使用。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干预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等,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康复治疗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损伤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通过游戏等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神经功能康复
可采用针灸、理疗等方法辅助神经功能恢复。针灸对于促进神经功能重建有一定作用,但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强度。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针灸治疗的刺激强度和穴位选择需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穴位选择和刺激要更加轻柔。同时,还可结合高压氧等治疗手段,增加脑组织的氧供,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但要注意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是儿童患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脑干损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在救治过程中需更加谨慎。例如在药物使用上,很多成人适用的药物儿童禁用或需调整剂量,康复治疗要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除了神经功能恢复外,还要保证其正常的体格和智力发育。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脑干损伤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常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平稳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加重脑干损伤。营养支持方面要考虑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康复治疗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注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