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症状包括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分离症状有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情感爆发、假性痴呆;转换症状中运动障碍有痉挛发作、肢体瘫痪、言语障碍,感觉障碍有感觉缺失、视觉障碍、听觉障碍。
一、癔症的症状表现
(一)分离症状
1.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遗忘通常具有选择性,遗忘的内容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例如,某患者经历了重大的情感挫折后,忘记了自己的部分生活经历,但对其他无关的事情记忆正常,多见于成年女性,可能与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通过遗忘来逃避痛苦的记忆。
2.分离性漫游: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外出旅行,旅行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或有情感意义的地方,患者在漫游过程中能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如饮食、简单交往等,但对自己的过往经历不能回忆。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生,可能与患者内心的焦虑、逃避现实等心理状态有关。
3.情感爆发:在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为哭闹、喊叫、情绪发泄,其言语和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愤懑情绪的特点。例如,患者在遭遇不公平待遇后,在众人面前大声哭闹,捶胸顿足,哭诉自己的委屈,这种症状在女性中相对常见,与女性的情感表达特点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
4.假性痴呆:给人一种痴呆的印象,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痴呆。包括刚塞综合征,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如问患者“2加3等于几”,患者回答“等于6”;还有童样痴呆,表现为行为幼稚,像儿童一样,逢人就称叔叔、阿姨等。这种症状可能与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通过表现出痴呆的状态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或责任。
(二)转换症状
1.运动障碍
痉挛发作: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表现为缓慢倒地,全身僵直或呈角弓反张,肢体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但一般无咬破舌头、大小便失禁等情况。这种症状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其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心理暗示及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例如患者可能因看到他人痉挛发作的场景而受到暗示,从而出现类似的症状。
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证据。例如,患者可能突然不能行走,经检查神经系统无异常,但就是无法自主活动,这种情况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导致的肌肉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与患者的生活事件、心理压力等因素相关,比如患者在面临工作压力或家庭矛盾时,可能通过肢体瘫痪来逃避相应的责任或压力。
言语障碍:表现为失音或缄默,患者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说话或只能用耳语交谈,而检查声带、喉部等发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患者可能因受到精神刺激而突然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可能与患者的情绪压抑、内心冲突等因素相关。
2.感觉障碍
感觉缺失: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感觉缺失,缺失的感觉种类可包括痛觉、触觉、温觉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不到身体某一部位的疼痛,但检查时发现该部位的感觉神经功能正常,这种症状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导致的感觉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创伤、情绪状态等因素相关。
视觉障碍:表现为失明、弱视、复视等,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例如,患者可能突然看不见东西,但眼科检查未发现眼部有器质性损伤,这种情况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患者可能因受到重大精神打击而出现视觉障碍,可能与患者的心理暗示及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有关。
听觉障碍:表现为突然听力丧失,但耳部检查无异常。这种症状可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相关,比如患者可能因受到精神刺激而出现听力障碍,可能与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压力等因素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