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破损且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损伤,由锐器或火器致伤,有局部表现(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神经系统表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神经功能缺损),辅助检查有头颅CT和MRI,治疗包括现场急救、急诊处理(伤口处理、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及后续康复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环节有不同要点需注意。
一、定义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已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的颅脑损伤。通常由锐器(如刀、斧等)或火器(如枪弹等)直接造成,使脑组织开放,与外界环境有直接通道。
二、致伤机制
(一)锐器所致
锐器以一定的力量作用于头部,造成头皮、颅骨骨折与硬脑膜破损,进而损伤脑组织。例如,锋利的刀具砍击头部时,刀刃破坏局部头皮、颅骨,使硬脑膜破裂,脑组织暴露或受创。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因活动特点,若遭遇锐器攻击,更易发生此类损伤,且儿童颅骨相对薄弱,可能更快导致硬脑膜破损。
(二)火器所致
枪弹或弹片等火器以高速动能作用于头部,产生的冲击力会造成广泛的颅脑组织损伤。高速的弹丸进入颅腔后,会导致颅骨碎裂、硬脑膜破裂,同时引发脑组织的挫裂、出血等。在不同生活方式下,比如从事高危职业(如军事作战等)的人群,接触火器性开放性颅脑损伤的风险更高。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1.头皮损伤:可见头皮的伤口,伤口形态与致伤物相关,锐器伤伤口较整齐,火器伤伤口有缺损等。
2.颅骨骨折: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可发现颅骨骨折线,不同类型骨折(如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等)表现各异,凹陷性骨折可能会压迫脑组织。
(二)神经系统表现
1.意识障碍:根据损伤程度不同,意识障碍程度不一。轻度损伤可能仅有短暂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开放性颅脑损伤时,意识障碍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更易出现意识状态的快速变化。
2.头痛、呕吐:由于脑组织受损,颅内压可能升高,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头痛,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
3.神经功能缺损:若损伤累及特定脑区,会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损伤运动区可导致肢体瘫痪,损伤语言区可引起语言障碍等。
四、辅助检查
(一)头颅CT
能清晰显示颅骨骨折情况、颅内出血部位及范围、脑组织损伤程度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检查的操作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可能需要适当镇静以配合检查。
(二)头颅MRI
在某些情况下,如需要更细致观察脑组织损伤的细微改变时会选用,尤其是对于早期出血的判断可能比CT有一定优势,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患儿配合度要求高。
五、治疗原则
(一)现场急救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伤口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对于昏迷患者,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不同年龄患者现场急救需注意不同要点,儿童在搬运时要格外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二)急诊处理
1.伤口处理:彻底清创,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修复硬脑膜等破损结构。
2.控制颅内压: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等,但儿童使用需严格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
3.预防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及颅内感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儿童用药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三)后续治疗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康复治疗要针对不同年龄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康复治疗更强调在促进神经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