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与月经周期有关,病理性与炎症、内膜异位等有关,较小无症状,增大或扭转破裂有不适,可通过超声等诊断,生理性定期复查,病理性大或有并发症需手术;卵巢肿瘤有良、交界、恶之分,病因与遗传、环境等有关,早期多无症状,晚期有恶病质等表现,可通过超声、标志物等诊断,良性手术切除,交界性手术为主,恶性综合治疗,不同人群有差异,妊娠期需个体化诊疗。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在卵巢的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之分。良性卵巢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不侵犯周围组织;交界性卵巢肿瘤具有潜在恶性的行为;恶性卵巢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周围组织并发生转移。
病因
卵巢囊肿:生理性囊肿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如卵泡发育异常形成卵泡囊肿,排卵后黄体未及时消退形成黄体囊肿等;病理性囊肿可能与炎症刺激有关,炎症导致卵巢局部组织液积聚形成囊肿,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形成囊肿。
卵巢肿瘤:良性肿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例如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可能增加卵巢良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易感性(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辐射等)、内分泌因素(如过多的雌激素刺激等)。
临床表现
卵巢囊肿:较小的囊肿通常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发现;当囊肿增大时,可能会出现下腹部坠胀感、隐痛等不适,若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会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生理性囊肿一般在观察1-2个月经周期后可能缩小或消失。
卵巢肿瘤:良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腹部肿块、腹胀等表现;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早期也可能无特异性症状,晚期可出现腹胀、腹部肿块、腹水、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还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等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诊断方法
卵巢囊肿: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的大小、形态、部位等,超声下囊肿多为无回声区;对于生理性囊肿可通过定期复查超声来观察其变化;若考虑为病理性囊肿,还可能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等进一步辅助诊断。
卵巢肿瘤:超声检查同样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囊性、实性或囊实性);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CEA、AFP等对卵巢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对于诊断困难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甚至通过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
治疗原则
卵巢囊肿:生理性囊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对于病理性囊肿,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囊肿较大(直径大于5cm)或出现扭转、破裂等并发症,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剥除术等。
卵巢肿瘤: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肿瘤情况可选择患侧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等;交界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根据分期和患者的生育需求等综合决定手术范围;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术需尽量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辅助化疗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卵巢囊肿和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年轻女性生理性卵巢囊肿相对常见;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卵巢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风险可能增加;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对卵巢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几率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卵巢囊肿或肿瘤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观察和治疗,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和孕妇的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