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自然掉落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外伤因素包括日常活动中的机械性创伤及过度修剪指甲;疾病因素涵盖感染性疾病(如真菌性甲沟炎、细菌性感染)、全身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其他因素有化学物质刺激及衰老因素,衰老会致老年人指甲易自然掉落,接触化学物质会损伤指甲。
一、外伤因素
(一)机械性创伤
1.日常活动中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手指或脚趾可能会受到重物砸压、剧烈碰撞等情况。例如,搬运重物时不小心砸到手指,或者跑步时脚趾撞到硬物,这种外力作用会导致指甲下的血管破裂出血,指甲与甲床的连接受到破坏,进而可能使指甲自然掉落。对于儿童来说,由于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此类外伤,比如玩耍时被玩具砸到手指等。
2.过度修剪指甲:不正确地过度修剪指甲,尤其是将指甲两侧过度修剪过深,会使指甲周围的皮肤组织失去指甲的保护,同时也可能损伤指甲与甲床的边缘连接,长期下来可能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增加指甲自然掉落的风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为过度修剪指甲而出现问题,女性可能更注重指甲外观,有时会过度修剪指甲边缘。
二、疾病因素
(一)感染性疾病
1.真菌性甲沟炎: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甲沟炎,会导致指甲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炎症会逐渐破坏指甲的生长环境,影响指甲与甲床的附着。例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引发甲沟炎,使指甲出现变色、增厚等改变,进而可能导致指甲松动掉落。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2.细菌性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累及指甲及周围组织时,如脓性指头炎扩散影响到指甲,会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破坏指甲与甲床的连接,导致指甲脱落。儿童如果手部皮肤有微小伤口,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进而影响指甲健康。
(二)全身性疾病
1.营养不良: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铁、锌等,会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皮肤黏膜角质化,影响指甲的角质形成;缺铁性贫血时,指甲会出现苍白、脆弱等改变,容易断裂掉落。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营养不良出现指甲问题,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而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指甲问题;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也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性指甲改变。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包括指甲的生长代谢。患者可能出现指甲变脆、生长缓慢,甚至指甲自然掉落的情况。女性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病,需要关注甲状腺功能状况对指甲的影响。
3.免疫系统疾病:像银屑病累及指甲时,会导致指甲出现凹陷、顶针样改变、甲分离等情况,严重时指甲可能逐渐松动掉落。这类免疫系统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对指甲的影响较为明显,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来改善指甲状况。
三、其他因素
(一)化学物质刺激
长期接触某些刺激性化学物质,如指甲油中的有害成分、某些工业化学品等,会损伤指甲的角质层和甲床,影响指甲的正常结构和生长,导致指甲自然掉落。例如,频繁涂抹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指甲油,会使指甲变得脆弱、易断裂。不同职业的人群接触化学物质的机会不同,如从事化工行业的人员接触相关化学物质的风险较高。
(二)衰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指甲的生长速度也会减慢,指甲的质地会变得更脆、更薄。老年人的指甲更容易出现自然掉落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衰老表现之一。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指甲周围红肿、疼痛等,就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疾病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