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后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急性期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适当轻度活动防再受伤;密切观察病情,包括症状和体征变化;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开放性骨折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沾水;骨折初步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早期适度、长期坚持,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活动方面
1.急性期休息:颅骨骨折后急性期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例如,成人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因为过度活动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移位,加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限制其跑动、跳跃等剧烈行为,防止头部受到额外的震荡,影响骨折愈合。
2.恢复期活动:在骨折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头部再次受伤。如成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缓慢的散步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儿童则可以在家长看护下进行一些室内的轻柔活动,如缓慢的伸展运动等,但要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防止摔倒等情况发生。
二、病情观察方面
1.症状监测:密切观察自身或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头痛程度、意识状态等。如果头痛逐渐加重,或出现意识模糊、呕吐等情况,可能提示颅内有继发性损伤,需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哭闹、精神萎靡等情况,因为儿童颅骨骨折后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隐匿。
2.体征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如果出现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并发症;脉搏、呼吸、血压异常也可能与颅内情况变化相关。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要密切关注,一旦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三、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如瘦肉、鱼类、蛋类等;维生素C、维生素D等对骨骼健康有益,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等。对于儿童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对其生长发育和骨折愈合都非常重要,要保证饮食多样化,满足其营养需求。
2.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不利于骨折的恢复。同时,要注意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和饮酒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更要严格遵循,以促进整体身体状况的良好恢复。
四、伤口护理方面(如有开放性骨折)
1.保持清洁:如果是开放性颅骨骨折,要保持伤口清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换药。防止伤口感染,换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在护理伤口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额外的损伤,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等感染迹象。
2.避免沾水:伤口处要避免沾水,防止污水进入伤口引起感染。在给患者清洗身体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部位,可以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其他部位。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如老年患者,要加强护理,确保伤口处于干燥清洁的状态。
五、康复训练方面
1.早期康复:在骨折得到初步稳定后,可开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成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头部的轻度旋转、俯仰等康复动作训练,逐渐恢复头部的活动功能。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其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以不引起不适和疼痛为宜。
2.长期坚持: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更好地恢复头部的功能。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都要按照康复计划坚持训练,同时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老年患者在康复训练时更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或加重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