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少见病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等。颅内动脉瘤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50%-85%,破裂后有剧烈头痛等表现;脑血管畸形中动静脉畸形常见,儿童青少年多发,有头痛、癫痫等症状;高血压动脉硬化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比小,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烟雾病是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东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发,异常血管网破裂可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颅内动脉瘤破裂
1.发病机制及占比情况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病因的50%-85%。颅内动脉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动脉分叉处,由于内弹力板和中膜的先天性缺失,加上血流对这些部位的冲击,逐渐形成动脉瘤。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发生退行性改变,也会增加动脉瘤形成的风险。例如,研究发现,40-60岁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该年龄段动脉壁的生理变化以及血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更大的压力,进一步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颅内动脉瘤的发病风险也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2.相关临床特点
动脉瘤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常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从轻度意识模糊到昏迷不等。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量大,还可能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二、脑血管畸形
1.常见类型及发病情况
脑血管畸形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其中动静脉畸形(AVM)较为常见。脑血管畸形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血管发育异常形成的团状异常血管团。其发病机制与胚胎期血管发育的异常调控有关。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常见,这与他们的血管发育阶段特点有关。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在一些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发现畸形血管团的存在,其破裂出血的风险与畸形血管团的大小、部位等因素相关。对于有脑血管畸形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而不同性别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男性在一些体力活动强度较大的生活方式下,可能因血压波动等因素增加血管畸形破裂的风险。
2.临床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突发的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癫痫发作可能是由于畸形血管团周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异常放电。如果畸形血管团较大,还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三、其他少见病因
1.高血压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硬化,形成微动脉瘤,微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但这种情况相对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来说占比较小。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引起微动脉瘤破裂。在老年人群中,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影响,此类病因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对较为常见。老年男性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增加发病风险;老年女性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
2.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的小血管网。烟雾病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机制与异常血管网的破裂有关。烟雾病在东亚地区相对多见,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对于烟雾病患者,无论男女,都需要密切监测脑血管情况,因为一旦异常血管网破裂,就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病情可能较为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