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反流是心脏收缩期二尖瓣不能正常紧密关闭致血液反流回左心房的病症,由瓣叶、瓣环等结构异常引发,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病理生理上致左心房扩大、肺淤血、左心室前负荷增加等,临床表现有轻重度不同症状及心脏听诊杂音等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
解剖基础相关
二尖瓣由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协同工作来保证心脏收缩时血液单向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当这些结构中的任何一部分出现异常时,都可能引发二尖瓣反流。例如,瓣叶病变(如瓣叶脱垂、瓣叶钙化等)会影响瓣叶的闭合;瓣环扩大时,瓣叶无法在收缩期完全对合;腱索断裂或乳头肌功能障碍会导致瓣叶闭合受限。
病因情况
年龄与性别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二尖瓣反流相关的结构退变,如瓣环钙化等。在性别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病,但某些病因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一些先天性二尖瓣结构异常可能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是非常绝对的主导因素。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左心室的后负荷,使得左心室压力升高,进而可能导致二尖瓣反流;长期大量饮酒可能损害心肌,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的发生风险;肥胖人群心脏负担较重,也可能与二尖瓣反流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病史相关: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风湿热会累及二尖瓣,导致瓣叶粘连、变形等,从而引发二尖瓣反流;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可能因为乳头肌缺血坏死等原因导致乳头肌功能障碍,引起二尖瓣反流;患有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心肌的病变会影响二尖瓣相关结构的正常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的可能性。
病理生理改变
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射血,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关闭,血液流向主动脉。但存在二尖瓣反流时,部分血液反流回左心房,导致左心房的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会逐渐扩大。长期的左心房容量负荷过重,会影响肺静脉的回流,引起肺淤血,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左心室在下次舒张时需要接收来自肺静脉的血液以及反流回左心房又重新流回左心室的血液,使得左心室的前负荷增加,长期可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轻度二尖瓣反流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通过心脏听诊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中度及重度二尖瓣反流时,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左心衰竭的表现;还可能有乏力、疲倦等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腹胀、下肢水肿等。
体征表现:心脏听诊时可闻及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这是二尖瓣反流的典型体征。杂音的强度等特征可以帮助初步判断反流的严重程度等情况;还可能出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体征,与肺淤血、肺动脉压力升高等病理生理改变相关。
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尖瓣反流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观察二尖瓣的结构、瓣叶的运动情况、反流的程度等。可以测量反流束的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等来评估反流程度;还能评估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左心室的收缩功能等,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心电图:可能无特异性改变,或者在病情严重导致心肌肥厚等情况时出现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如ST-T改变、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等,但心电图主要是辅助诊断,不能单纯依靠心电图来确诊二尖瓣反流。
胸部X线: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肺血管的情况等。中度及重度二尖瓣反流时,可能出现左心房、左心室扩大,肺淤血等表现,如肺纹理增多、模糊,心脏外形呈梨形等(左心房扩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