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病早期会出现尿蛋白异常、肾功能指标变化、水肿表现和血压变化等情况。尿蛋白异常有微量白蛋白尿及定量变化,肾功能指标中肾小球滤过率早期有轻度变化、血肌酐相对滞后,部分患者有轻度水肿,还常伴有血压轻度升高,且年龄、合并症、生活方式等会影响这些表现及病情进展。
一、尿蛋白异常
1.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性肾病早期常见的表现之一是微量白蛋白尿,这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极微,而在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肾脏滤过功能开始出现异常,导致白蛋白少量漏出到尿液中。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发现尿白蛋白排泄率处于异常范围,一般在30-300mg/24h之间,此阶段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肾脏已经存在微观的病理改变,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有长期高血糖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肾小球基底膜等结构,影响其滤过功能。
2.尿蛋白定量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尿蛋白定量可能会逐渐增加,但在早期主要以微量白蛋白尿为主,与一般的蛋白尿在程度和性质上有所不同,这种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下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受损,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功能障碍有关,性别差异在早期表现上无明显特殊倾向,但不同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如长期高盐饮食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尿蛋白异常情况更易发生。
二、肾功能指标变化
1.肾小球滤过率(eGFR):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会出现轻度变化。在疾病初期,部分患者的eGFR可能会有短暂的升高,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下肾脏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暂时性增加。但随着病情进展,滤过率会逐渐下降。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本身肾功能有一定的生理性减退,更容易在糖尿病性肾病早期出现eGFR的异常波动,而有肥胖、高血压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肾脏负担加重,会加速eGFR下降的进程,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也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对eGFR产生不利影响。
2.血肌酐:早期血肌酐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着肾脏损伤的进展,血肌酐会逐渐升高。不过血肌酐的变化相对滞后于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在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血肌酐可能还未出现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肾脏具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当一部分肾单位受损时,剩余的肾单位可以代偿性地增加滤过功能来维持血肌酐的相对稳定。但对于有慢性病史、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其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血肌酐可能更早出现异常,需要密切监测。
三、水肿表现
1.轻度水肿:部分糖尿病性肾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水肿,多表现为眼睑、脚踝等部位的水肿。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导致水钠潴留,以及低蛋白血症(虽然早期低蛋白血症可能不明显,但肾脏滤过功能异常会影响蛋白质的代谢)引起的。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水钠代谢调节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水肿情况,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可能会对水肿的感知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肾脏功能异常导致的液体平衡失调。生活方式中久坐等习惯会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加重脚踝部位的水肿,而高盐饮食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使水肿情况更明显。
四、血压变化
1.血压轻度升高:糖尿病性肾病早期常伴有血压的轻度升高。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和升高,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其血压升高的风险更高,且血压升高会加速糖尿病性肾病的进展,需要积极监测和控制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