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致心排血量减少、增加心衰风险及易致左心房血栓形成)、急性肺水肿(重度狭窄常见并发症,由剧烈体力活动等诱发,表现为重度呼吸困难等)、血栓栓塞(20%患者发生,80%伴房颤,血栓多源于左心耳及左心房,常见脑、肠系膜、四肢等部位栓塞)、右心衰竭(长期肺淤血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致发热、贫血等,赘生物脱落可致栓塞)、肺部感染(肺淤血利于细菌繁殖,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心房颤动
1.发生情况: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起始多为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之后转为慢性心房颤动。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左心房扩大和心房壁纤维化是导致心房颤动发生及维持的重要因素。
2.影响及机制:心房颤动会使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可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还易导致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因为心房颤动时,左心房血流淤滞,血液有形成分易聚集形成血栓,而左心房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液循环栓塞到体循环其他部位,如脑、肠系膜、四肢等,引发相应器官的栓塞症状。
二、急性肺水肿
1.诱发因素:是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常因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感染、心律失常等因素诱发。在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急剧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及肺泡,从而导致急性肺水肿。
2.表现及危害:患者突然出现重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满布湿啰音。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为肺水肿会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导致严重缺氧,进而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三、血栓栓塞
1.常见部位及机制:20%的患者可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80%伴心房颤动。血栓主要来源于左心耳及左心房。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扩大、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时就会引起相应动脉的栓塞。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脑动脉,可导致脑梗死,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也可栓塞到肠系膜动脉,引起腹痛、便血等;栓塞到四肢动脉则可导致肢体疼痛、发凉、苍白甚至坏死等。
2.风险人群: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无房颤的患者,年龄较大、有栓塞病史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四、右心衰竭
1.发生机制:长期肺淤血使肺顺应性下降,可反射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2.表现及特点:右心衰竭时患者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消化道淤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等。右心衰竭发生后,肺淤血的症状可有所减轻,但右心衰竭本身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活动耐力进一步下降,心功能不断恶化。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1.发生情况:较少见。在瓣膜病变基础上,细菌容易在局部附着、繁殖形成赘生物,尤其是在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的部位,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左心室之间压力差大,血流冲击易损伤内膜,为细菌感染提供条件。
2.危害及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贫血、心脏杂音变化、周围体征(如瘀点、Osler结节等),若赘生物脱落可导致栓塞事件的发生,加重病情。感染性心内膜炎会进一步损害心脏瓣膜及心功能,使患者病情复杂化,治疗也更为棘手。
六、肺部感染
1.发生原因:肺淤血有利于细菌繁殖,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肺循环淤血,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2.影响及表现:肺部感染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使心力衰竭等病情进一步恶化,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严重感染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