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胎前置胎盘二胎发生风险增加,约20%左右,相关因素有胎盘因素(子宫内膜损伤、胎盘面积过大等)、子宫因素(子宫形态异常、子宫手术史等)、生活方式因素(吸烟等);孕期需通过超声检查、关注阴道出血监测,可通过避免多次宫腔操作、戒烟、定期产检预防;高龄孕妇、有剖宫产史孕妇情况更需重视,前者要加强产检,后者需更详细评估以降低分娩风险。
第一胎为前置胎盘的女性,二胎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会增加。有研究表明,第一胎前置胎盘的孕妇,二胎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约在20%左右,但具体个体差异较大。
相关影响因素
胎盘因素:
子宫内膜损伤:第一胎前置胎盘往往与子宫内膜受损有关,比如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导致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使得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了摄取足够营养,会延伸到子宫下段甚至宫颈部位,二胎时这种胎盘寻找合适着床位置出现异常的风险增高。从年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子宫内膜的修复等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也可能影响胎盘着床。
胎盘面积过大:如果第一胎前置胎盘时存在胎盘面积过大的情况,二胎时胎盘再次出现面积过大且位置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
子宫因素:
子宫形态异常:有些女性可能本身存在子宫畸形等情况,第一胎前置胎盘后,二胎时子宫的异常形态会影响胎盘的正常附着,增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比如子宫纵隔等畸形,会干扰胎盘的正常位置。
子宫手术史:除了人工流产刮宫等,若第一胎前置胎盘是因剖宫产等子宫手术相关因素导致,那么二胎前置胎盘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剖宫产会在子宫肌层形成瘢痕,胎盘着床时容易植入到瘢痕部位附近,从而引发前置胎盘。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子宫胎盘部位的血流灌注等发生改变,增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对于第一胎有前置胎盘的女性,吸烟可能会加重二胎出现前置胎盘的可能性。
既往有前置胎盘病史:这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第一胎已经发生过前置胎盘,二胎再次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前置胎盘病史的女性。
孕期监测与预防措施
孕期监测
超声检查:孕期需规律进行超声检查,一般在妊娠11-13周+6天进行首次系统超声检查初步评估胎盘位置,之后在妊娠20周左右进行详细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后续根据情况可能还会多次超声检查监测胎盘位置变化。通过超声可以清晰看到胎盘附着位置,及时发现是否有前置胎盘复发情况。
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孕妇自身要密切关注有无阴道出血,一旦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因为前置胎盘可能会在孕期出现阴道出血等症状,及时发现可以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
避免多次宫腔操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减少子宫内膜损伤,降低前置胎盘发生风险。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要做好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和宫腔操作的几率。
戒烟:孕妇应严格戒烟,同时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维持子宫胎盘部位的良好血流状态。
定期产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孕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尤其是胎盘相关情况,以便早期干预。
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第一胎前置胎盘后二胎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更高,这类孕妇更要加强孕期产检的频率和强度,密切监测胎盘位置等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处理。因为高龄孕妇本身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包括子宫内环境等,所以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孕期情况。
有剖宫产史孕妇:既往有剖宫产史且第一胎为前置胎盘的孕妇,二胎前置胎盘尤其是胎盘植入等严重情况的风险更高。这类孕妇在孕期除了常规监测外,可能还需要更详细的评估,比如通过磁共振等检查了解胎盘与子宫肌层的关系等,以便在分娩时能做好充分准备,降低分娩相关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