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是具阵发性剧痒与皮肤苔藓样变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发病与神经精神等因素相关,好发于成人多处,依表现诊断并与相关病鉴别,治疗包括一般及药物治疗;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好发部位多样,不同期表现不同,依情况诊断鉴别,治疗含一般及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患病时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等)、搔抓、摩擦等有关,目前认为与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搔抓等外界刺激可导致神经冲动增加,引起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和苔藓化改变。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内在因素如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系统性疾病等和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过敏原等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神经性皮炎
好发部位:多见于颈部两侧、肘窝、腘窝、腰骶部、眼睑、四肢、外阴等部位。
皮肤表现:初期局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质地坚实而带光泽,呈皮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或覆有少量糠秕状鳞屑,随后丘疹逐渐融合成片,皮肤纹理加深,皮嵴隆起,形成苔藓样变,皮损边界清楚。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少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湿疹
好发部位: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常见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部位。
皮肤表现: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以红肿和渗出减轻、结痂、鳞屑为主;慢性期以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为主,但仍有瘙痒和轻度渗出倾向。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各自特点,如手部湿疹常因接触外界刺激物而反复发作;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部,严重时可累及全身。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儿及儿童湿疹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关系密切,成人湿疹则与多种内外因素相关,无明显性别差异。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性皮炎:主要根据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好发部位、阵发性剧痒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需与慢性湿疹、扁平苔藓等疾病鉴别。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损浸润肥厚不如神经性皮炎明显,苔藓样变不如神经性皮炎显著,且有多形性皮疹,有渗出倾向;扁平苔藓皮疹为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可见Wickham纹,组织病理有特征性表现。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综合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单一,去除接触物后易痊愈;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出现皮疹,苔藓样变明显,好发于颈部等摩擦部位。
四、治疗原则
神经性皮炎
一般治疗: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放松心情,缓解精神紧张。
药物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卤米松乳膏等,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还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等方法。
湿疹
一般治疗:寻找并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热水烫洗等,注意皮肤保湿。
药物治疗:急性期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联合氧化锌油;慢性期可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止痒,病情严重者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湿疹或神经性皮炎时,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在治疗时应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长时间大面积外用。婴儿湿疹尤其要注意皮肤保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孕妇患相关疾病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老年人患这些疾病时,要注意皮肤保湿,避免搔抓过度导致皮肤破损感染,且用药时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