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湿疹是发生在肛门周围皮肤的炎症性疾病,有瘙痒、皮肤损害等临床表现,内部因素包括过敏体质、消化系统疾病,外部因素有局部刺激、环境因素,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等,预防要保持肛周清洁等。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主要有瘙痒,这是肛门湿疹最突出的症状,瘙痒程度轻重不一,患者常因瘙痒而搔抓,进而导致皮肤破损、渗出等情况;还可出现皮肤损害,急性期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皮肤相对娇嫩,瘙痒时搔抓可能更频繁,皮肤损害可能更易出现渗出等情况;老年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慢性期表现可能更明显,皮肤增厚等情况可能更显著。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局部不透气、频繁腹泻或便秘等人群更容易发生肛门湿疹,因为这些因素会增加肛门周围皮肤的刺激和潮湿程度。有肛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痔疮、肛瘘等,由于局部环境改变,也更容易引发肛门湿疹。
体征特点: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见肛门周围皮肤有上述不同时期的改变,急性期可见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水疱,境界不清;慢性期可见皮肤浸润、肥厚、皲裂等。
病因
内部因素:
过敏体质: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肛门湿疹,当接触到过敏原时,如食物(鱼虾、蛋类等)、药物等,免疫系统会做出异常反应,导致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不同年龄的过敏体质者发生过敏反应的诱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成年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或接触性物质过敏。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病、肝肾功能失调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诱发肛门湿疹。例如,肠道寄生虫感染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肛门周围皮肤的健康;肝肾功能失调可能导致体内毒素代谢障碍,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发炎症。
外部因素:
局部刺激:粪便污染、卫生纸擦拭过度粗糙、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都可能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发湿疹。儿童由于皮肤娇嫩,使用不合适的卫生纸或内裤过紧等情况更容易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老年人皮肤松弛,局部清洁后如果没有及时擦干,也容易因潮湿刺激而引发肛门湿疹。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潮湿、炎热的环境中,会使肛门周围皮肤的汗腺、皮脂腺分泌增加,局部潮湿,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从而诱发肛门湿疹。例如,南方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肛门湿疹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厨师等,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肛门湿疹。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瘙痒程度、有无诱发因素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询问家长患儿的日常饮食、排便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了解其基础疾病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的情况,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范围等,区分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等。
鉴别诊断:需要与肛周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肛周银屑病有典型的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主要是缓解症状、消除病因、预防复发。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一般治疗主要是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药物治疗根据不同时期的表现选择合适的药物,急性期渗出明显时可用硼酸溶液等湿敷,慢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
预防措施: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卫生,便后用温水清洗;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儿童应注意选择柔软的卫生纸,保持肛周清洁干燥;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如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