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高发人群包括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群、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人群)、躯体疾病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的人群(如躯体疾病病情严重者、躯体疾病病程较长者)、有特殊躯体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有内分泌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不同高发人群需针对性关注与处理,如老年患者家属要多关心照顾,慢性患者要督促治疗及关注心理,有危险因素人群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
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群
1.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躯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患各类躯体疾病的概率增加,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例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等问题,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包括情绪低落、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对躯体疾病的适应和代偿能力下降,躯体疾病对脑功能的影响更易引发精神方面的异常。
2.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人群:像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以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例,患者长期处于肾功能不全的状态,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内环境紊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这是因为慢性躯体疾病长期存在,持续对身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逐渐累及脑功能,引发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
二、躯体疾病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的人群
1.躯体疾病病情严重者:例如患有重度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病情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身体各器官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状态,脑供血不足等情况易导致精神障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谵妄等表现。因为严重的躯体疾病会使身体的生理平衡被严重打破,对脑功能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著,从而容易引发精神方面的异常。
2.躯体疾病病程较长者:一些躯体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较长的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身体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问题持续存在,身体的慢性应激状态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进而影响精神状态,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长期的躯体疾病使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不断作用于神经系统,逐渐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三、有特殊躯体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
1.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且控制不佳的人群。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引发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而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危险因素会损害脑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当脑血管发生病变时,脑功能受到影响,从而易出现精神障碍。
2.有内分泌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例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未得到良好治疗的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容易出现精神亢奋、焦虑等精神障碍表现;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及时治疗的人群,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认知功能减退等精神障碍。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内分泌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会干扰神经-内分泌的正常调节,进而引发精神障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老年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密切关注患者的躯体疾病变化及精神状态,帮助患者积极治疗躯体疾病,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要督促其坚持治疗躯体疾病,定期复查,关注病情变化,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对于有躯体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