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斑包括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和外阴硬化性苔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因有遗传、自身免疫、性激素缺乏、局部刺激等,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有一般、药物、物理、手术等方法,预后不一,幼女和成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情况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左右妇女,但幼女也可发病。幼女患者多在出生后至12岁左右发病,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等有关;成年女性发病则可能与自身免疫、性激素缺乏等多种因素相关。
病因
遗传因素:部分外阴白斑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外阴皮肤黏膜的相关病变。
自身免疫因素: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时,可能会错误地攻击外阴部位的组织,导致外阴白斑的发生。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外阴白斑的风险可能增加。
性激素缺乏: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外阴皮肤黏膜的营养状况和正常代谢,从而引发病变。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白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局部刺激:外阴局部长期处于潮湿、摩擦等刺激环境中,如不注意外阴清洁、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可能对外阴皮肤黏膜产生慢性刺激,诱发外阴白斑。
临床表现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患者多因剧烈瘙痒而搔抓,搔抓后可出现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等表现,病变部位多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等部位,病变皮肤呈白色或粉红色,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早期病变皮肤呈粉红色或白色,出现小丘疹,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外阴萎缩,小阴唇变小、甚至消失,大阴唇变薄,阴蒂萎缩、包皮粘连等,病变晚期可出现阴道口挛缩狭窄。幼女患者外阴硬化性苔藓多在排尿、排便后感到外阴或肛周不适,检查可见外阴皮肤黏膜发白、变薄,小阴唇部分或全部消失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皮肤黏膜的色泽、形态、有无萎缩或增厚等表现来初步判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外阴白斑的金标准。医生会在外阴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变化,以明确是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还是外阴硬化性苔藓等具体类型。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肥皂清洗外阴,不用手搔抓外阴,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刺激。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外阴白斑选择相应药物。对于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瘙痒等症状;对于外阴硬化性苔藓,可使用丙酸睾酮等药物治疗,但幼女患者一般不采用丙酸睾酮治疗,多采用氢化可的松等相对温和的药物。
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但对于幼女患者需谨慎选择物理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有恶变倾向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复发风险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预后
外阴白斑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多可得到缓解,但容易复发。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一般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而外阴硬化性苔藓有一定的恶变概率,需要长期随访。幼女患者经过治疗后,随着生长发育有自愈的可能,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幼女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幼女外阴清洁,穿着合适的内裤,避免搔抓外阴。由于幼女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应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复诊,因为幼女外阴白斑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但也不能忽视,需及时就医处理。
成年女性:要注意自身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期处于刺激环境中。如果出现外阴瘙痒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降低恶变风险等。同时,成年女性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外阴白斑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