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不好有晨起眼睑下肢易水肿、尿量过多或过少、常伴高血压、可致贫血、有泡沫尿、腰部不适、夜尿增多、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瘙痒等特征,可通过尿常规检测、肾功能检查、血压监测、自我症状观察自检,养肾需合理饮水、低盐饮食、适度运动、控制基础病、避免肾毒性药物、规律作息、定期体检、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
一、肾不好的9大特征
1.水肿表现:晨起时眼睑、下肢等部位易出现水肿,这是因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导致水分代谢障碍,水分潴留于组织间隙。例如,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排出减少,可引发水肿。
2.尿量异常: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1000~2000ml,若出现尿量过多(超过2500ml)或过少(少于400ml),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异常。尿量过多可能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尿量过少则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相关。
3.高血压伴随:慢性肾病常伴发高血压,这是由于肾脏分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衡,导致血压升高。据临床研究,约60%的慢性肾病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症状。
4.贫血状况: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当肾功能受损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可引起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
5.泡沫尿现象: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多时会出现泡沫尿,且泡沫较久不消散。这是因为蛋白尿使得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从而产生不易消散的泡沫,常见于肾小球病变导致蛋白漏出。
6.腰部不适:肾脏病变可能引起腰部隐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肾脏包膜受牵拉或炎症刺激周围组织所致。
7.夜尿增多:正常成人夜间排尿0~1次,若夜尿次数超过2次,可能提示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是肾脏早期受损的信号之一。
8.消化系统症状:肾功能不全时,体内毒素蓄积会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毒素干扰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9.皮肤瘙痒:肾脏不能有效排出毒素,毒素蓄积刺激皮肤可导致皮肤瘙痒,尤其在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
二、慢性肾病自检与养肾习惯
(一)自检方法
1.尿常规检测: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尿中是否有蛋白、潜血等异常,蛋白阳性或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病变。
2.肾功能检查: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尿素氮升高也与肾功能不全相关。
3.血压监测:慢性肾病常伴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若血压异常升高需警惕肾脏问题。
4.自我症状观察:留意自身是否有水肿、尿量改变、腰痛等前文提及的肾不好特征,及时发现异常。
(二)养肾习惯
1.合理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2000ml,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饮水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避免过度饮用含糖饮料。
2.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g,减少肾脏负担,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肾脏滤过压力。
3.适度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4.控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病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因为高血压、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5.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需用药应咨询医生,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等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
6.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利于肾脏在夜间进行自我修复和代谢调节。
7.定期体检:有家族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肾脏问题。
8.保持心情舒畅:长期压力过大可影响肾脏调节功能,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维持身心平衡。
9.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戒烟限酒可降低肾脏疾病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