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解剖因素如婴幼儿泪道Hasner瓣膜性阻塞、成年人泪道退行性变化等可致泪道阻塞或狭窄;细菌感染因泪道阻塞或狭窄使泪液潴留利于细菌滋生,引发炎症且形成恶性循环;全身性疾病中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及微血管病变、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免疫防御受抑易增加发病风险;年龄因素上婴幼儿泪道发育未全、免疫弱易感染,老年人泪道退行性变、伴发疾病多等也易致慢性泪囊炎。
一、泪道阻塞或狭窄
1.解剖因素影响:泪道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等结构,其中鼻泪管下端的骨性狭窄段是泪道中较为特殊的部位,在婴幼儿时期,鼻泪管下端的Hasner瓣可出现膜性阻塞,这是导致婴幼儿泪囊炎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自行开通,但仍有部分会持续存在阻塞情况。对于成年人而言,眼部周围组织的退行性变化等也可能导致泪道自然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泪液的正常引流。
2.炎症或外伤引发:眼部的局部炎症,如沙眼、结膜炎、睑缘炎等,可引起泪道黏膜的充血、肿胀,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泪道瘢痕形成,最终造成泪道阻塞。眼部外伤,例如鼻骨骨折等,可能直接损伤泪道结构,导致泪道的连续性中断或狭窄,影响泪液的排出路径。
二、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当泪道存在阻塞或狭窄情况时,泪液在泪囊内潴留,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些细菌在泪囊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慢性泪囊炎的发生。例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播至眼部,在泪囊内定植并引起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容易在有损伤或潴留环境的泪囊中引发炎症。
2.感染的持续过程:细菌感染后,炎症会持续刺激泪囊组织,使得泪囊壁增厚、黏膜粗糙,进一步加重泪道的阻塞情况,形成恶性循环。感染还可能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眼睑皮肤的红肿、糜烂等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会扩散至眶内甚至全身,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三、全身性疾病影响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血管状态。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会影响泪道组织的血液供应,使得泪道组织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和炎症,从而增加慢性泪囊炎的发病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泪囊血管可能出现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增厚等病变,影响泪液的正常循环和泪囊的防御功能。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其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受到抑制,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这些人群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当泪道出现轻微的阻塞或损伤时,就容易发生感染并发展为慢性泪囊炎。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无法有效地杀灭侵入泪囊的细菌,导致炎症持续存在。
四、年龄因素差异
1.婴幼儿时期:除了前面提到的Hasner瓣膜性阻塞外,婴幼儿的泪道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泪液的分泌和引流功能相对较弱。同时,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也不够完善,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差。如果家长不注意眼部卫生,用不洁的物品擦拭婴儿眼部等,容易导致细菌侵入泪囊,引发慢性泪囊炎。例如,婴儿的泪囊较小,泪液排出不畅,加上皮肤娇嫩,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泪道黏膜也会出现萎缩等退行性变化,泪道的弹性降低,更容易发生阻塞。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泪道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功能,进一步增加慢性泪囊炎的发病几率。同时,老年人的眼部清洁意识可能相对较弱,眼部感染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