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颅压脑积水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手术常用脑室-腹腔分流术,适用于大多有明显症状患者,脑室-心房分流术因并发症少用;非手术有药物辅助(无特效治愈药)、康复治疗,康复包括步态、认知训练及尿失禁管理。
一、手术治疗
1.脑室-腹腔分流术
原理:通过手术将脑室中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利用腹腔的腹膜来吸收过多的脑脊液,从而降低脑室压力,缓解脑积水症状。这是目前治疗正常颅压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手术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步态障碍等症状有一定效果。例如,一些长期的随访研究发现,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内,步态不稳的情况有所改善,认知功能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正常颅压脑积水导致认知障碍、行走困难的患者。
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大多数确诊为正常颅压脑积水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包括有步态异常、认知障碍、尿失禁等典型三联征的患者。但对于一些身体状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则需要谨慎评估。对于老年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对于儿童患者,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相应的脑积水表现,也可考虑该手术,但要特别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对分流管的影响。
2.脑室-心房分流术
原理:将脑脊液通过分流管引流至右心房,再通过肺循环和体循环被吸收。不过,由于该手术可能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内膜炎等,所以现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对脑室-腹腔分流术较少。但在某些不适合腹腔分流的特殊情况下,如腹腔有严重病变等,可能会考虑采用脑室-心房分流术。例如,当患者腹腔存在广泛粘连、感染等情况,无法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时,会评估是否可以选择脑室-心房分流术,但需要充分权衡其并发症风险。
二、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目前对于正常颅压脑积水并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直接治愈疾病,但在一些辅助治疗方面可能会用到一些药物。例如,对于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一些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如胞磷胆碱等,但药物治疗通常不能替代手术治疗,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临床研究发现,单纯药物治疗对于改善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主要症状效果有限,所以药物治疗一般是在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支持治疗。
2.康复治疗
步态训练:对于存在步态障碍的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步态训练非常重要。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步态训练方案,包括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通过长期的步态训练,患者的行走能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通过反复练习正确的步行姿势、步幅等,患者的步态不稳情况可能会逐渐减轻,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步态训练时需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密切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
认知训练:针对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认知训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一些认知功能训练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例如,进行简单的数字记忆、图形识别等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在对老年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听力、视力等方面的减退情况,调整训练的方式和内容;对于儿童患者,认知训练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儿童的参与,提高训练效果。
尿失禁管理:对于伴有尿失禁的患者,康复治疗中还包括尿失禁的管理。可以通过盆底肌训练等方法来改善盆底肌的功能,从而有助于控制尿失禁症状。例如,指导患者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数秒,然后放松,反复进行。对于老年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避免因错误的训练方式导致不适;对于儿童患者,尿失禁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训练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