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需从休息与环境、饮食、病情监测、康复训练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护理。保证充足休息与舒适环境,饮食营养均衡且避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症状并定期复查,病情稳定后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环境
1.充足休息: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人每天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会更长,这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修复。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
2.避免劳累: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劳累都要避免,例如避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过度运动等。因为劳累可能会加重颅脑的负担,影响损伤的恢复。
二、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矿物质如钙、镁等对神经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奶制品、坚果等补充。一般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可按1-1.5g/kg体重计算,蔬菜水果每天的摄入量建议在500g左右。
2.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等。辛辣食物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影响脑部血液循环;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间接影响颅脑的恢复;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刺激神经,导致患者兴奋,不利于休息和恢复。
三、病情监测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头痛、呕吐、意识状态等情况。如果头痛程度加重、呕吐频繁或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如从清醒变为嗜睡、昏迷等),应及时就医。例如,如果患者原本头痛较轻,突然头痛剧烈且伴有喷射性呕吐,这可能是颅内压升高的表现,需要立即处理。
2.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头颅CT等检查,一般在损伤后的1-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段进行复查,以了解颅脑损伤的恢复情况,如是否有血肿吸收、脑组织是否有新的病变等。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在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果是轻度颅脑损伤,一般在受伤后1-2周开始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如记忆数字、简单的图形识别等,每天训练时间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对于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早期可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3-4次。
2.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例如,肢体运动训练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认知训练从简单的内容逐渐增加难度。同时,要注意训练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情况,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患者疲劳和损伤加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闭合性颅脑损伤后,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家长要更加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颅脑损伤可能会影响其智力、运动等方面的发育。在饮食上要保证儿童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颅脑修复的需求。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趣味性,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如通过游戏进行认知和肢体运动训练,同时要定期带儿童进行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评估。
2.老年患者:老年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日常注意事项中,要更加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例如,在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糖、低脂的原则,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温和,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避免因训练强度过大导致心血管等系统的负担加重。同时,要注意防止老年患者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平衡能力较差,颅脑损伤后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