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干损伤会引发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去皮质强直与去大脑强直及生命体征紊乱等表现。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发生且程度深、持续长;瞳孔可大小变化、对光反射异常;眼球有位置异常、运动受限;有去皮质强直和去大脑强直表现;呼吸功能紊乱可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心血管功能紊乱有血压波动、心率失常,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
瞳孔改变
瞳孔大小变化:脑干损伤时常出现瞳孔大小的改变,可表现为双侧瞳孔不等大、缩小或散大。中脑损伤时,早期可出现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形状不规则;动眼神经核受损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例如,当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时,瞳孔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导致瞳孔散大。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瞳孔调节功能相对敏感,老年人可能因眼部基础病变等因素,对瞳孔改变的表现可能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脑干损伤影响了动眼神经等相关结构所致。
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患者常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由于脑干内的光反射传导通路受损,光刺激无法正常传导至动眼神经核,从而使瞳孔对光反射不能正常完成。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只要存在原发性脑干损伤,都会出现此类瞳孔对光反射的异常情况,儿童可能因神经发育特点,对光反射异常的表现可能更易被察觉,老年人则可能因整体身体机能下降,对光反射异常的恢复更具挑战性。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位置异常:可出现眼球分离、同向偏斜等情况。脑干内的眼球运动神经核团及传导束受损,会导致眼球的协调运动受到影响。例如,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等受损时,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位置异常。不同年龄的患者,眼球运动障碍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眼球运动障碍的适应能力相对有限,老年人则可能因眼部肌肉等功能衰退,眼球运动障碍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
眼球运动受限:患者眼球向某个方向的运动受限,无法正常完成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运动。这是因为脑干内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结构受损,使得眼球的肌肉无法得到正常的神经支配来完成协调运动。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原发性脑干损伤都会导致眼球运动受限,儿童可能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眼部运动训练来促进恢复,老年人则需要在护理过程中更加注意眼部的保护和适当的康复措施。
去皮质强直与去大脑强直
去皮质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这是由于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联系受损,但皮质下中枢仍有功能,导致上肢出现屈曲姿势。
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四肢伸直,头颈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态。是因为中脑红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受损,使伸肌的紧张性亢进所致。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生去皮质强直或去大脑强直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在儿童中,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去皮质强直或去大脑强直的发生可能会对其后续的神经功能恢复产生更复杂的影响;老年人则可能因原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等,在发生脑干损伤后,去皮质强直或去大脑强直的出现会加重病情的严重性,增加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生命体征紊乱
呼吸功能紊乱:脑干是呼吸中枢的所在部位,原发性脑干损伤常导致呼吸功能紊乱,可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如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等。儿童的呼吸中枢相对脆弱,原发性脑干损伤时呼吸功能紊乱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困难;老年人本身呼吸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脑干损伤后呼吸功能紊乱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心血管功能紊乱:可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失常等。脑干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受损,影响了对血压和心率的调节,导致血压不稳定,心率出现异常变化。不同年龄的患者,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在发生原发性脑干损伤后,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其血液循环和器官灌注,需要密切监测和特殊护理;老年人则可能因本身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脑干损伤后心血管功能紊乱会使原有病情加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