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检查。临床表现评估需关注不同人群症状、病史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CRP、ESR、阴道分泌物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和MRI;腹腔镜检查适用于诊断不明确的可疑患者,各检查需结合不同人群特点进行。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附件炎的症状有所差异。育龄女性较为常见的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疼痛可呈持续性,在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分泌物性状可能异常,如呈脓性等。而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若发生附件炎可能也会有下腹部不适等表现,但往往需要更仔细的观察和鉴别。另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发热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
病史方面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有宫腔操作史(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因为宫腔操作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引发附件炎;是否有盆腔炎病史等,既往的盆腔炎病史可能提示附件炎复发或迁延不愈的风险。
2.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是重要的体格检查手段。医生会进行双合诊或三合诊,在双合诊时可发现附件区增厚、压痛,若形成附件炎性包块,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有压痛。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体格检查时要更加轻柔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情况。一般来说,附件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可能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增高,这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血常规参考值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总数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在解读血常规结果时要结合年龄因素。
2.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附件炎患者体内有炎症时,CRP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ESR也会加快,因为炎症状态下,血液中的成分变化会导致红细胞沉降速度改变。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CRP和ESR的正常参考值也有差异,比如老年人的ESR可能相对较慢,但在炎症情况下其变化规律与其他人群类似,只是要注意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3.阴道分泌物检查
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和培养等。涂片检查可发现是否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病原体生长,常见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对于有高危性行为的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对于明确附件炎的病原体很关键,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女性发生附件炎与阴道内病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而男性虽然不是附件炎的直接受累部位,但如果男性携带病原体也可能通过性交等方式传染给女性引发附件炎。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腹部B超或阴道B超可用于评估附件区情况。通过B超可以观察到附件区是否有增厚、包块形成、积液等情况。例如,附件炎患者可能出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等影像表现。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B超检查时,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探头频率等,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2.磁共振成像(MRI)
MRI对于附件炎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B超难以清晰判断的情况,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附件区的组织结构,如是否有炎症浸润、包块的边界等情况。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在B超等初步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
四、腹腔镜检查
1.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可疑附件炎患者,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附件的情况,能够清晰看到输卵管、卵巢等部位是否有炎症改变,如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等。同时还可以在腹腔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但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一些情况较轻、通过其他检查已能初步诊断的患者可能不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腹腔镜检查,除非病情非常复杂且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才会谨慎评估后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