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动脉硬化在眼底检查可见眼底血管改变(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等)及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不同类型有不同特点,老年性进展缓慢早期多无症状,高血压性与高血压病史相关且控制不佳可致视力下降,动脉粥样硬化伴全身其他表现且可致视力视野受影响,轻度影响不明显,中重度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老年人及特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需重视相关检查与基础疾病控制。
眼底血管改变:眼底动脉硬化在眼底检查时可发现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严重时动脉呈铜丝状或银丝状改变。这是因为动脉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弹性减退,血管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在眼底镜下表现为反光增强等特征。例如,在一些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中,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视网膜动脉的上述改变。
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当动脉硬化的动脉压迫静脉时,会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如静脉在crossing处呈现受压现象,远端静脉扩张等。这是由于动脉对静脉的机械性压迫作用,影响了静脉内血液的回流,从而在眼底镜下呈现出特定的形态改变。
不同类型动脉硬化的相关症状特点
老年性动脉硬化:一般进展较为缓慢,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多在体检进行眼底检查时发现眼底动脉的一些轻度改变,如动脉轻度变细等。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但由于进展缓慢,对视力的影响相对较小,早期通常不影响患者的日常视物功能,但仍需关注全身的健康状况,因为这可能与全身其他器官的动脉硬化存在一定关联。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除了眼底动脉的上述改变外,还可能伴有血压的波动。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眼底动脉硬化会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影响眼底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当病变累及黄斑区等重要部位时,就会导致视力下降。例如,一些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升高且未得到及时控制时,可能会迅速出现眼底动脉硬化加重,并伴有视物模糊等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除了眼底动脉的改变外,患者可能还伴有全身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脑血管粥样硬化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在眼部,可能由于视网膜血管供血不足而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动脉管腔狭窄,影响血液供应,当眼部视网膜血管受到影响时,就会出现相应的视力及视野方面的症状。例如,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可能在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的同时,伴有头晕、胸痛等其他器官供血不足的表现。
对视力和视野的影响
轻度动脉硬化对视力的影响:在眼底动脉硬化较轻时,患者的中心视力可能不受明显影响,能够保持较好的日常视力,如可以正常看书、走路等。但可能会出现一些细微的视野改变,例如视野的周边部分可能会有轻度的缩窄,但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
中重度动脉硬化对视力和视野的影响: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看东西变得不清楚。视野缺损也会逐渐明显,可能会出现视野向心性缩小,即看东西时周边的物体逐渐看不见,只能看到中间部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行走时可能会碰撞到周边的物体,阅读时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例如,一些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在过马路时可能因为视野缩窄而无法及时发现周围的车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阅读书籍时,可能只能看清书本中间的部分文字,周边的文字难以辨认。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人,由于本身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生理性进展,更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并发眼底病变,当合并眼底动脉硬化时,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的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眼底动脉硬化的进展,从而增加视力受损的风险。例如,糖尿病合并眼底动脉硬化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延缓眼底病变的发展,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