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治疗需从局部创面处理、减轻局部压力、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局部创面要清洁清创,通过体位变换、使用减压设备减轻局部压力,出现感染迹象用抗感染药物并选合适敷料,要均衡饮食或补充营养剂,老年、儿童、肥胖等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局部创面处理
1.清洁创面:使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清洁液轻轻清洗褥疮创面,去除创面的分泌物、坏死组织等。对于轻度的褥疮,保持创面清洁可以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促进愈合。例如,研究表明,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能降低感染风险,有利于创面的早期修复。
2.清创:如果褥疮有较多坏死组织,需要进行清创处理。对于浅度的褥疮坏死组织,可采用外科清创的方法,使用手术刀等清除坏死组织;对于一些难愈合的褥疮创面,也可使用酶制剂等进行清创,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清创能够去除阻碍创面愈合的因素,为新生组织的生长创造条件。
二、减轻局部压力
1.体位变换:定时为患者翻身是减轻局部压力的重要措施。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易发生褥疮的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更要严格执行。翻身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通过变换体位,可以使身体受压部位交替得到放松,减少局部持续受压时间,从而预防和改善褥疮。例如,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合理的体位变换能显著降低骶尾部等部位褥疮的发生风险。
2.使用减压设备: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坐垫等设备。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患者身体与床面的接触压力分布更均匀;减压坐垫则针对臀部等易受压部位,提供局部减压。这些减压设备能有效减轻身体特定部位的压力,对于预防和治疗褥疮有重要作用。
三、控制感染
1.抗感染药物:如果褥疮出现感染迹象,如创面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可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但要根据创面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于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不过,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谨慎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2.创面敷料使用:使用合适的创面敷料也有助于控制感染和促进愈合。例如,一些含有抗菌成分的敷料可以在创面形成保护层,同时抑制细菌生长。水胶体敷料可以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并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藻酸盐敷料对于有渗出液的褥疮创面吸收渗出液效果较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
四、营养支持
1.均衡饮食: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等对创面愈合也有重要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褥疮愈合。
2.营养补充剂:如果患者饮食摄入不足,可根据情况补充营养补充剂。例如,对于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可以补充蛋白粉;对于存在维生素缺乏的患者,可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制剂。但营养补充剂的使用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补充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皮肤弹性差、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褥疮时,要更加密切观察创面情况,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要注重整体的营养状况和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褥疮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创面愈合,并且容易加重感染。
2.儿童患者:儿童患者发生褥疮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皮肤薄嫩、代谢活跃等特点,在处理时要更加轻柔。在清创等操作时要避免过度损伤皮肤,选择更温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以促进褥疮愈合。
3.肥胖患者:肥胖患者体重较大,身体受压部位更多,发生褥疮的风险更高。在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减轻压力等措施外,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从而减少身体各部位的压力,促进褥疮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